随着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技产业辉煌业绩的昭彰,人们对高校科技产业的成功已不再怀疑。不仅如此,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等学校的重要创造”[1], 我国高校科技产业之路已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然而,就象诸多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事物一样,高等学校自办科技产业也是摸着石头趟过河来的。正因为如此,有关高校科技产业的诸多问题我们还没来得及从理论上搞清楚。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高校科技产业兴起的成因及教育学意义,便是其中的一个本源性的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不仅是搞清诸多问题的前提,而且将对高校科技产业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高校科技产业的缘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有关统计表明,1978年——1988年这十年中,我国高校数从589所增加到1075 所;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由1979年的102万激增到1989年的208、2万[2]。这主要是因为十年浩劫,人才的培养完全是一个空白,这一时期的高速度带有一种恢复、补偿的性质。然而,与此相关的高等教育经费却并没有也来一个高速增长,从总量看,我国高教经费占GNP 的百分比不仅一直在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线下,而且一直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线下。从个量看,以80年代高校的生均经费支出为例,日本是中国的3倍还多, 英国则是中国的10倍。如果我们注意到我国高教经费在使用内容上与国外的差异,则会对我国高教经费的匮乏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其一,学费制度不同。国外的高等教育一般实行向学生收取较高学费的制度,从而增加了学校的经费,而我国高校则直到90年代初都不收学费。其二,我国大学办社会的现象十分严重,教辅人员队伍远较国外庞大[3]。 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刚从10年浩劫中走出来,百废待兴,陈旧的教学设施、仪器需要更换,破旧的教学用房需要翻修扩充,我们的教师,拿着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工资,却要支撑发展速度为当时世界最快的高等教育[4],其尴尬处境可想而知。 以至当时社会有“大学教书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之说。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校办产业应运而生。1980年,华东师范大学首先提出建立“学校基金”,把对外服务收入和校办工厂的纯利润纳入“学校基金”,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的待遇。教育部和财政部及时总结了这一经验,并在全国推广,鼓励创收。包括校办工厂、印刷厂、出版社以及对外服务的招待所等服务行业的校办产业自此在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发展起来。由于科技是高校的长处,故其中也有一些是科技企业。可以说,今日高校科技产业的浩荡之河,其最初的涓涓细流始于创收,或者说,始于高等教育经费的短缺。从这种意义上讲,高校自办产业乃是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这多少带有一种权宜之计的味道。 二、高校科技产业的兴盛及成因 进入90年代后,高校科技产业逐渐从校办产业中脱颖而出,并很快成为校办产业的主流。尤其是近几年来,更是呈现出加速的态势。详见下图: 高校产业发展数据表[5] 销售额(亿元)利润(亿元) 1989年 (含其它产业) 4.70.9 1991年 (含其它产业)17.62.9 1992年 (含其它产业) 29 4.47 1996年 (科技产业)93.87 8.64 1997年 (科技产业) 184.87 18.2 是何原因导致高校科技产业90年代以来的日益兴盛呢? 高校科技产业之所以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是其固有的优势得以发挥和高校科技产业自身不断探索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前者因后者而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后者因前者而加大了扶持的力度,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高校科技产业的兴盛。同时,这两者既是高校科技产业的兴盛之因,也是国内外特定的背景之果。 我们首先来探究这因中之因——国内外特定的背景。 从国际环境来看,时不我待的国际竞争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自己的科技实力。 本世纪80年代以后,也就是我国刚刚打开尘封多年的门窗,实行改革开放,开始现代化建设之际,世界却已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一方面,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过程上具有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特点”[6]。 进入90年代后,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增加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R&D)投入,扶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以增强国家在新世纪的竞争力。 面对这股势头强劲的科技浪潮,谁若跟上了其发展步伐,便将加入或仍处先进国家之列;谁若不幸没能赶上,以后追赶的日子,将会充满了艰辛甚至屈辱。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还将面对不久的将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种种挑战。你的市场自己无力占领, 就要拱手相让。时不我待,落后就意味着挨打,这是中国人领悟够了的真理。诚如江泽民同志所言:“本世纪9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 紧紧追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注重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促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便是时代传达给我们的明白无误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