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高等教育极为落后。1949年,全国仅有205所高等学校,1.6万名教师,11.7万名在校生,科学研究几乎没怎么开展。经过50年的努力,高等教育不仅在规模上有很大发展,而且在格局上也有很大变化。据1998年统计,已有1022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40万余名专任教师及一批专职科研人员,340余万名在校生。 其中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276所,在校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3.9万名;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540所,在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4.5万名。 近几年,每年有24万名左右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开发工作,折合全时人员约14万人。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数、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以及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数,均占全国60%左右。在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方面,也是一支重要力量。承担国家“863”高技术研究专题数,占40%以上; 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按经费计,约占14%;此外,还承担着大量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委托任务。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比例,分别占全国的1/3、1/4以上。 80年代以前,高等学校科研规模较小,而且侧重基础研究,即使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一般也仅仅做到实验室成果阶段为止。自从1982年,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基本方针,1985年,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实行拨款制度改革,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上。从此,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一直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等学校在近十几年的实践中,经历了多种方式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了几种成功的路子。但是,也还存在不少困惑和障碍。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概况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国家和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 (一)政策引导与推动。国家不仅在指导方针上突出强调,各级政府还先后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有关技术合同、技术市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方面的各种法规。高教系统在贯彻中央方针和这些法规过程中,根据学校特点又做出了若干补充规定,如对成果推广应用业绩突出者给予专门奖励,对从事这类工作的科技人员,技术职称的评定标准与教学、研究人员区别对待。 (二)大力促进产学合作。在国家科技方针指引下,教育部一直推动高等学校与企业发展多种方式的合作联系。1983年12月,与国家体改委联合,在天津召开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部分大学和企业的代表出席,交流经验并共商有关政策措施。1987 年5月,国家教委(1985年由教育部改组而成)颁发的《关于改革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要主动自觉地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系,实行教育、科研、生产(社会应用)三结合。”1992年,国家教委与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 (三)加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组织高等学校科技力量,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各类科研成果,开展咨询和技术服务,输送和培训技术人才。如1988年,国家教委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组织高等学校开发“杭嘉湖绍”地区,建立了杭嘉湖技术开发公司,进行中介和投资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鼓励创办科技产业。随着“面向、依靠”方针的贯彻,80年代中期开始,高等学校科技产业逐渐兴起。为促使其健康发展,1989年1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部分大学主营校、处长座谈会。1993 年12月,又与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会后,印发了“三委”《关于高等学校发展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这两个会议以后,学校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有的已形成较大规模,产生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其类型有校办、与社会上企业联办、科技人员走向社会创办等多种形式。 各高等学校积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国情校情,把科研重心和与经济的结合点,向科技工作下游适当延伸,以适应现阶段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保持一定基础研究的同时,将大部分科技力量投入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课题上,并且在实践中逐步走出了成功的路子。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的。一是合作研究或技术转让,高校主要搞研究和前期技术开发,产业化由企业完成;二是校企结合转化,高校不仅提供科研成果,还与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有的还合办科技型企业;三是校办科技产业,高校分流部分科技人员,直接进行产业化开发并组织生产经营;四是混合型的,校办科技产业与社会上企业结合,学校进行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开发,向社会辐射,带动一批企业开拓产业新生长点或提高产品质量。 现在,高等学校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约有2/3能程度不同地得到应用,约有10%取得较大经济社会效益。应当肯定,近几年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真正实现产业化并取得商业成功的比例还不大。妨碍进一步提高转化率和效益的因素很多,有赖于在深化体制改革中逐步解决。 二、高校科技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在非常广阔的领域里开展着大量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中,是一支骨干力量。在促进各行各业技术进步,孕育高新技术产业,开拓新的经济生长点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