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扩大办学规模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1.解决教育“卖方市场”现象是全社会的迫切要求 1995年9月,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综观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和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郑重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并明确指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必须坚持以教育为本。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高校办学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在办学规模和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为社会培养了千百万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之后,进一步的目标就是要追求社会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由于教育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决定了教育将成为具有最广泛公众基础的、最具生长活力和潜力的伟大事业。 但是在我国,与一般商品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在教育的供求关系仍然体现为供给不足,需求旺盛,以及需求层次高移化和高层次教育短缺的矛盾十分严峻。统计资料表明: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中学生占相应年龄组(12—17岁)的人口比重只有56%,低于世界120 个国家61%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大学生占相应年龄组(18—22 岁)的人口比重只有2.4%,加上成人教育、电大等,充其量也不过4%。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8.42%,而日本在1992年时, 大学升学率已达56.6%。上海市教科院于1998年7—9月对上海市民的教育需求进行了专题研讨和市场调查,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民对其子女的未来教育期望呈高移化倾向,强烈希望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虽然大多数家庭对于教育的投资额度较为有限,但是在居民储蓄中,仍有一部分可以投资于教育。在东方人的传统观念中,素以高度重视子女教育而著称。尤其是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子女教育放在家庭投资的首要位置。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成功成为最好的例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潜在价值是无限的,现在对教育投入一分,未来会在社会进步和个人事业发展中收获十分。许多家长认为,不仅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预期收入,而且学历和文凭也是子女未来择业和择偶的重要砝码。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全日制正规的本科教育是高校主要的办学模式,但是按照现在高校所能提供的办学规模,还满足不了社会广泛而又迫切的教育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投资办学将成为教育模式多元化格局中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2.开发社会投资办学潜力的可行性分析 要想扩大办学规模,就要增加资金投入。教育是一种要素投入巨大、投入产出效率较高的特殊产业。目前,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办学经费主渠道——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严重偏低。90年代以来一直低于GDP的3%,并呈逐年下降态势,不但低于90年代的5%的世界平均水平,就是距离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还有相当距离。由于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可能性不大,因此在财政之外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就成为支撑教育事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迅速增长。到1997年底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4万亿元, 加上手持现金和其它有价证券,个人金融资产超过5万亿元。在这些个人金融资产中, 虽然大部分存款集中于少数先富起来的人手中,但对于大多数城市工薪阶层、私营业者和一部分农民仍有意向把一部分储蓄存款投资于子女教育。只要正确的政策引导,就有可能使其中一部分存款份额转变为教育投资,从而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以教育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90年代以来,非公立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已从实践上证实了其可行性。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都可以大胆试验,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可以迈出更大的步伐。 二、高校创建股份制二级学院是扩大办学规模的有效途径 1.股份制二级学院的含义 所谓股份制二级学院是指普通高校和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按照股份制模式或合伙形式筹措教育经费而创办的或附属于普通高校的具有制度创新(包括学院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筹资体制等)和新的运行机制的学院。它的组织特征表现为:由多个投资人以认购股份形式联合出资设立的学校。 2.股份制二级学院的办学模式 资金筹措机制:教育在我国一直被视为一种主要由政府支出的公益性消费事业,长期执行国家办教育的计划体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一方面使教育投资不足,经费短缺。另一方面教育不计成本,浪费严重。高校存在着学非所用或者学不适用的结构性人才浪费。教育虽然不作为一种直接的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但它传播、生产、积累知识,启迪人的智力,开发人的劳动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所以说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深层次的生产要素,是一种投资的行为。股份制二级学院能够极大地调动公众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使全社会教育投资的整体能力大大提高。高等院校,蕴含着巨大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但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如果能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收其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按照股份制运作模式投入二级学院中,重新配置教学资源,市场供给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为了保证高校对其所属的二级学院的控股权,高校应作为投资主体,以品牌、师资、设备等资产投入其中,其所占股份至少不低于51%。其余股份或来自企业经营资产或个人金融资产。除高校以外出资比例最高的企业或个人拥有二级学院的冠名权,从而增强社会各界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由于教育具有投入巨大的特点,当股份充分细化时,兴办这种股份制二级学院,对单个投资人的资金实力的要求几乎可以不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具有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价值。要想维持二级学院的资金正常运转,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教育成本补偿来源于三个渠道:首先,来源于学费收入。现在人们已十分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愿意为接受高等教育付出成本。由于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使二级学院不存在还本的压力,这就使它可以将收费水平定得较低,由此实现的良性循环使学校的学杂费收入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学杂费标准可根据教育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承受能力确定一个适当的额度。其次,来源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用人企业应为培养人才的二级学院补偿成本。最后,来源于增资扩股。一方面,教育是最具潜力的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由于股份制产权系统开放性,二级学院的股票可以象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一样上市,并可增资扩股,使得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投向教育这个既有社会公益性又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