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的发展理论 自从12世纪近代大学在欧洲大地上孕育产生,800 多年以来形式多样、特色纷呈的大学已遍布五大洲,大学自身的含义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它依靠改变自己的形式和职能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同时也巧妙地保持了自身的连贯性。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不断地发展与进化,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地扩大。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50年代以来,有大量的研究性成果问世。作为影响较大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主要有:马丁·特罗(Martin·Tron)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本·戴维(Joseph Ben-David)的“学术中心论”;克拉克·克尔(clrak kerr)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阿什比(Eric Ashby)的“遗传环境论”;天野郁夫的“制度类型论”。纵观以上理论,虽然名称各异,但有许多相通之处,只是学者们由于各自所熟知领域的不同,而选择了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的切入点,进而无不论及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迁的关系。比如说,马丁·特罗是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入手,来阐述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戴维则是通过考察学术中心的转移,来讨论高等教育的历程等。 1.关于马丁·特罗的发展阶段论。 马丁·特罗,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他曾是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的社会学教授,并兼任本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以高等教育的研究著称于教育界。 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罗指出,至少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为成长率,即在校学生数的增长;第二为教育制度及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第三为适龄青年进入大学的比率。根据适龄青年入学率的不同,将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英才”、“大众”、“普及”三个阶段,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下时,称英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对象局限于少数学术精英,作为特权,受出身、天赋等条件的制约。精英型高等教育首先关注的是塑造统治阶层的能力和人格,使学生为在国家和学术性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当高等教育入学率为15%~50%时,称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人们开始逐渐把高等教育机会作为那些具备某种正式资格者的权利,高等学校的功能虽仍然是为了培养精英,但这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精英,包括所有经济和技术组织中的领导阶层。教育的重心也从塑造人格转向传授更为具体的技能。当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50%时,称为普及化教育阶段。此时,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义务。对于那些社会中上阶层的子女来讲,只要没有智力障碍,都能进入大学。而且,随着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好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报酬将以获得大学学士作为前提。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关心为大多数人在发达工业化社会中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再为了培养精英,而是面向全体公民。它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地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以适应一个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迅速的社会。 特罗在有关高等教育发展形态的长期比较研究中,创造出自己独到的概念及分析手段,称之为现代工业社会的高等教育“结构—历史的’理论’”。其主要理论观点是:高等教育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互相分离的,而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在于高等教育从“英才”教育到“大众”,再到普及教育阶段的历史大趋势之中。这一历史大趋势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共同现象。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的转移中充满着种种矛盾,但转移并非是彻底的,不同阶段的教育特征往往同时存续。特罗从高等教育的规模、高等教育观、高等教育的功能及领导权与决策等十一个方面对各个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2、对马丁·特罗发展阶段理论的评述。 ①“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对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特罗在从事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中,首先独创性地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普遍趋势与规律,全面充分地揭示了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提出了分析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重要概念与手段,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并成为衡量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判据。有说服力地阐明了高等教育发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论述了高等教育数量上的增长怎样不可避免地引起质的变化。正确地提示了阶段转移时期必然出现的矛盾及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对理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及这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②马丁·特罗发展阶段论的有效性。这里讲的是“发展模式”的有效性,即在研究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历史趋向”性上非常有效。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各国高等教育总要从一个历史阶段走向另一个历史阶段,这其中包含着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15%、50%并非单是表面意义上的简单数字,而是一种标志,是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从一个状态进入另一个状态时的界标。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在转变中发生着深刻变化与重大调整。高等教育的各个要素也因此陷入功能的不协调,需要再度协调。马丁·特罗的发展模式在探究这些因阶段转变而带来的问题时,非常有效,这也在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得到证实。 ③发展阶段论的局限性。马丁·特罗自己也承认,从英才至大众,进一步走向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依次发展,是基于美国的发展模式,并不反映其他国家的现实,所以把这一模式用于跨国的发展研究时,必须谨慎。另外,特罗的理论重在阐述高等教育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至于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高等教育何时从精英走向大众,再从大众走向普及,缺少必要的量化指标。15%、50%虽然被广泛接受,但指标的跨度太大。所以马丁·特罗的理论事后验证性较强,而事前指导性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