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于1998年10月5日~9日在巴黎召开的,自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的,有115位教育部长,2800多名高等学校校长、 教育专家参加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宣言”说: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大会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又强调了这个思想,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此,要求国家和学校“实行开放政策,以便培养更多不同类别的人”;要求教师“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且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上”,学生则需要培养自己“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能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能将“传统或当地的知识和技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以产生创造力。” 德国人更明确地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也是在1998年,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和全德雇主协会联合发起一项名为“独立精神”的倡议,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独立创业的环境,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 为什么发出这个提议呢?从劳动市场的需求看,公共机关要减员增效,难于再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大企业则因结构调整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从求职者方面看,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往习惯于到公共机关或大企业中谋职,有一种求稳的择业观念。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21世纪社会经济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和产品,独立创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正是居于这种需要和可能,德国校长会议提出明确的要求:在今后5—10年中, 每届20%—30%的毕业生要独立创业,而目前还不到10%。 二、加强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大学生创业活动,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萌发的。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他们称之为商业计划竞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影响最大,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几家新企业从大赛中诞生,并有相当数量的计划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买走。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来的企业中,有的短短几年即成长为年营业额为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从创业竞赛中孵化出一批企业,只是它的一个直接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竞赛活动,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一项好形式,非常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自行进行创业。 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 据MIT1999年的一项统计,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4000个公司;自1990 年以来,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雇用110万人, 创造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他学校也有佳绩。声名遐尔的“雅虎”公司,就是一例,其创业者杨致远和他的同伴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以他们对网络搜索引擎的构想,赢得400万美元的投资, 几年后这个公司创造出了近7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投资回报率高达几百倍。 知识经济时代是年轻人创业的时代,是“少帅”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现代高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其本质是创新。21世纪经济的新发展将出现在高技术行业。高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使工业效率日益提高,生产的产品更加便宜,以至于在生产满足人类需求的所有制成品方面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据统计,1970 年, 美国在制造业工作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26 %, 到1999年只占15%,按这样的速度降下去,到2035年,只占2.6%, 与目前在农场工作的人一样多。(注:《参考消息》1999年10月30日。)知识经济发展的这些特点,要求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年青大学生担负起创业的历史责任。 其二,这是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世纪: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消费结构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主动,消费类型由抑制性向个性化转变,居民消费的自主选择权和决策权不断增强。这一切必然使生产的多品种、小批量成为其显著特点。这就势必导致新的产品和新的行业不断涌现,而在新的行业中,起初都是新开办的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小企业具有相对优势。这种社会需求的特点,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其三,这是经济增长日益扩大差别的需要。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世纪。这种全球化过程一方面在许多领域迫使企业扩大规模,于是推动企业兼并、合并。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是一个日益扩大差别的过程,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又有力地推动这种差别的扩大,于是导致大企业供应大市场的活动不断向小企业供应小市场的活动转移。这种经济活动的特点,既要求又推动着大学生创办小型高科技企业。 其四,这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21世纪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据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的《就业报告》估计:在全世界30亿劳动力中,有25%~30%的人未完全就业,约有1.4亿人失业。据预测,50 %的毕业生不可能取得工资就业的岗位。大学生创办企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而且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势必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其五,知识经济的资源特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资源优势。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信息取代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使得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具有创业的资源优势。 其六,因特网的普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信息优势。随着电脑和因特网的普及,使得有机会经常在网上游览的大学生们,很容易迅速获得创办和经营任何企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