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由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四要素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些要素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作用。我们认为,数量的增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要素指标。没有数量的增长,也就谈不上发展,但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还不能代替高等教育发展。如我国高等教育在1958—1960年不顾资源的限制在数量上的超常增长,从而导致一段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这就不能称之为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不仅要有数量的增长,还要有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质量的数量增长。我们理解高等教育质量应是一种“适宜质量”,是指高等教育适合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实际需要的质量。因此,不顾质量提高的数量增长只能是一种“泡沫式”的数量增长。高等教育结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使数量增长了,质量提高了,如果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和人才的大量积压。所谓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即通过优化结构来发展高等教育,包括优化层次、科类、形式和地区结构,是高等教育从整体上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内涵,往往可以产生花费最少、效益极大的效果。如层次结构不合理,会导致“高才低用”,也就是所谓的“过教育”,既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穷国办大教育”,尤其需要把数量增长、质量提高与结构、效益结合起来。有质量的数量增长,还必须与一定的投入结合起来。这实质上是一个资源的利用率问题。我们追求的是利用一定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效益,或者达到一定的产出效益,所用的投入最小。有质量保证的数量增长,如果离开了成本效益,就无法作出科学的分析,或者仅仅是一种不能允许的高投入的增长。高等教育效益主要分为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高等教育只有达到适度规模,才能使资源获得充分的、最好的利用;而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所带来的“节约”效益则十分可观。总之,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高等教育发展的四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最终综合地体现在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上。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四要素同样处于不平衡状态,即根据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依据,有时侧重数量的发展,有时侧重提高质量;有时侧重结构的调整,有时侧重提高效益,但首先是数量的增长。我国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9.1%(1998 年),属补偿性的数量增长。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当高等教育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时,在一定条件下,高等教育会出现超常的数量增长现象。如美国二战后大批复员军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欧洲60—70年代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大批高级专门人才,都带来高等教育的数量的超常增长。这次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大招生则是为了促发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内需,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创造条件。在经济和高等教育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国家,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之后都先后进入适应性增长阶段。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于1958—1960年、1983—1984年、1992—1993和1999年都出现过数量的超常增长,其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在前三次数量超常增长之后分别出现大幅度的负增长、增长下调和放慢速度。其中1958—1960年的数量增长出现了大起大落的严重问题。1999年的数量超常增长,也不可能以同样的增长比例持续多年,势必要调低增长幅度,以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的超常增长的幅度应控制在经费有保证、学校有潜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所允许的范围内。高等教育数量的超常增长,仍需注意与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相协调,从而保证高等教育发展在整体上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于1999年高等教育数量的超常增长,高等学校及政府有关部门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认识,深化改革,挖掘潜力,做好扩招的各项工作,但在思想上对扩招工作中产生的某些问题和做法有疑虑。第一个问题是对扩招决策的偶然性,即单纯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决定大规模的扩招,对今后应如何把握感到心中无数;第二个问题是在大规模扩招(即超常的数量增长)后,高等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感到没有底;第三个问题是对高校是否有持续接受更多学生的潜力没有底。在实际工作中产生这些思想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对今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应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对高等教育数量超常增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新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的思路、政策和办法。关于扩招决策的偶然性问题,从深层次原因分析,可以得出合理性的结论,但这次扩招数量增长幅度之大,在国内外是不多见的。从过去几次扩招的经验来看,决策前的研究是不充分的,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考虑得不够,尤其是未能很好地体现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这就有可能对今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这次大规模的扩招与1958—1960年高等教育“大跃进”在路线、经济基础、高等教育条件等方面有根本的不同。那时,经济的发展不但超越了经济发展自身规律的制约,而且以经济发展规律去认识教育发展,从而使教育的发展也超越了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限制,引起高等教育的大起大落。关于高等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首先,要把高等教育数量增长的幅度下调,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其次,在充分发挥多渠道筹集经费(学生及家长要负担一部分经费)的同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仍要起主渠道的作用。再次,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必须兼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其他要素,不要在数量快速增长一个较长时期,产生了严重的质量、结构、效益问题以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损失就大了。关于学校的潜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师生比而言,接受更多数量的大学生还有很大的余地,但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必须提高。就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而言,多数高校没有多少潜力,相反原有教学设备陈旧,按规定要求开出的实验数还没有完全到位,即使如有的建议在每天晚上和休假日都安排实验,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图书资料由于经费困难,许多高校不断减少所订的国外期刊和原著。就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而言,面临着招生数不断增加的压力,加上收费政策的规定,难以从收费中来解决用房面积扩大的问题,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扩招所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却大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其意义是很不寻常的。因为不扩招,原有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思维定势和不合理的习惯做法是冲不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