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高等教育已走过半世纪的历程,回顾其体系的初创,几乎是从学习苏联开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此几无异议。苏联高等教育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有的学者的论文中甚至出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这一提法。因此,对苏联高教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我们反思新中国教育,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构建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教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关于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概念 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面有影响的著作中,经常见到的是“苏联模式”的提法。在高等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研究中,作者所谓“苏联模式”,除了特指以外,实际就是“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按照对模式的一般理解,“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应是苏联高等教育体系中若干重要方面和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特色,当然这种关系及特色应是从宏观上把握并加以抽象化的。然而这种理解过于简单,“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真义要复杂得多。笔者查阅了前苏联和后来俄罗斯许多学者的相关著作,其中并没有“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提法,他们似乎从未承认自己的高等教育已构成一种独有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尽管不少学者认为自己的高等教育是有特色的,是较为成功的。换言之,“苏联模式”的概念是外国而非苏联本国学者在对苏联高等教育或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中,为了某种需要及表达的方便而提出的。也正因为是外国人而不是苏联本国人提出,而且不是对苏联高等教育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后提出的,因而可能出现各有侧重却未及其它的现象。此外,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对“苏联模式”的界定,往往截取的只是1949年前后特定的时间断面,因而可能有遗漏其动态发展的一面。但学者的任何研究都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应苛求其面面俱到。而且“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或“苏联模式”的提法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苏联高教体系的客观情况和特点,因而本文仍采用这一基本上约定俗成的提法,只是对上述的不足予以特别注意,并且尽量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解释和描述。 笔者认为,就某一时期而言,高等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结构,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因为教育活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高等教育结构是基础,没有高教结构无法实现高等教育的任何功能;高等教育体制则是保证,没有体制不能形成一定的机制,而一个系统活动的进行及其功能的实现,又是通过一定的机制而达到的。当然作为一定的高等教育体系,除了以上方面,还可列出其它,如师资队伍、制度法规等等。但深入分析,这些都与上述三方面有关,或者就在其内。但以上只是一种静态考察,如果将高等教育体系放入历史进程之中,则发现任何高等教育都会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演进过程,之后高等教育体系才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可谓之“模式”。由此可以认为,对于任何一个较为成型的具体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概括和抽象其“模式”时,除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高教体制模式、高教结构模式之外,还应有高教发展模式。 2 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因素 苏联实行的是一套新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必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理论因素的影响乃至制约下逐渐建构和演进。由于苏联高教体系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受到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滋养和培育,但更具体地、直接地是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因此它也重重地打上斯大林模式的烙印。 2.1 政治因素 对苏联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制度、政治结构和政权运行机制。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机关和国家一切教育机构得以运行的保证。从苏联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各个重要时期主要高等教育制度、法规和高校的路线、政策的制定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有的则是党直接制定的,因而高等教育是各级党组织的中心议题之一,重要的高教文件都以党的名义下发。正因如此,高等教育才完全体现党的意志。但由于斯大林模式的政治体制是以高度集权、强制命令为特点的,因而权力往往集中到领导者个人手中,个人有可能凌驾于党之上,将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派别硬性地与政治问题相联系,采取政治迫害和无情打击的事例在高校时有发生。 2.2 经济因素 与苏联高等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最密切的经济因素是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在所有制方面,斯大林模式是全盘国有化和集体化,高校则是完全国有化。在这一所有制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的一切必须直接以国家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为转移。例如,由于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龙头”、“重头”,因而与重工业有关的工科院校成为优先发展类型,投资立即向这边转移。而无论何类高校,招生分配计划的制定,都在国家计划部门,高校不得更改;拨款和各类物质调拨、使用等,均听命于政府部门;教学计划、大纲甚至教材,均由国家统一制定或组织,学校无权选择。总之,高校的业务活动均在“计划”下运作,而“计划就是法律”,必须执行。 2.3 文化因素 这里主要指对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影响较大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因素。 18、19世纪俄国形成了国民重音乐、喜艺术、爱体育的氛围,18、19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象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大师,柴可夫斯基、列宾等等音乐、美术巨匠,至今似乎仍无人超越。重文学艺术和音乐、体育的文化传统在苏联时期得以继承,艺术、音乐、体育类院校在苏联占有较重要地位,同时其它各类大学、学院也较重视文学艺术、音乐和体育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