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教育问题,从80年代以来,就普遍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1世纪,人类社会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回答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中,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从事教育工作的,理所当然地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在进入21世纪时,面临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教育在21世纪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教育自身在21世纪将会经历什么样的变革?它如何通过自身的创新和变革来回答21世纪的挑战?我想,这是教育界在即将进入21世纪时必须共同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战略,也就是为21世纪作准备。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它是教育工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施工蓝图。第三次全教会全面布置跨世纪的教育,特别是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跨世纪教育的战略重点。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性文件,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这些精神,为21世纪作准备。 一、新世纪教育面临的深刻变革 (一)世纪之交,人类正迎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即第四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的三次革命。我们知道,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把科学看作是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起革命作用的力量。现在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流方式,以至思维方式。高科技在军事领域方面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作战方式,正在引起国防战略的调整。高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也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就抓住了机遇,加快了发展。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恰好搞文化大革命,丧失了机遇,从而加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时,如何抓住机遇,这就要求教育要能够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时代要求的人才,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二)高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在发达国家,正在兴起和迅速发展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己成为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制造业的增长速度。这预示着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主导型的经济形态,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走向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这种趋势,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会越来越少,即对物质资本的依赖越来越少,而对智力资本、对知识、科学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知识和科技的进步将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尽管中国离知识经济时代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加强,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现在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80%以上,我们现在是32%,如果我们不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那么我们的经济始终摆脱不了这种粗放型模式。 (三)经济的全球化过程和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正在改变着国际竞争的格局。国际竞争从对自然资源的争夺越来越转到对高智力的争夺。现在国际竞争中,只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最有竞争力的是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创新能力。这就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调整发展战略的新课题。在制造业时代,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和本国自然资源便宜的优势,引入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而在“知识”份额越来越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优势在国际上已经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知道,80年代出现了亚洲四小龙,90年代出现了亚洲四小虎,90年代以来,这四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当快,有人预言,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认为世界经济重心将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将从欧美转向亚洲。在1994、1995年世界对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片乐观中,麻省理工学院一位很有见地的教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21世纪是亚太世纪吗?”副标题是“亚洲神话的破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亚洲经济增长快是事实,但这种增长是一种“追赶型”或叫“派生型”增长,它是依靠引进技术和利用本国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这种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问题。他认为,到21世纪,经济必须要依靠“质量型”增长,即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没有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21世纪的竞争中,是不会占主导地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一定意义上证实了他的观点。有人预测,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上可能出现两类国家,一类叫头脑国家,它是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一类叫躯干国家,它只有身体,脑袋是人家的。现在世界上技术创新能力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有的发展中国家整个的科研开发经费还不如一个跨国公司。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如果抓住机遇,早做准备,通过发展高科技可以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失去了这个机遇,其结果只能使差距拉大。 中国的情况是,8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我们的先进技术,基本上是引进的,国家科委调查了我们引进的2300个项目。大多数没有消化吸收,还在不断地引进,这样,就只能拉大差距。所以,江泽民同志反复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在国际竞争中不可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国际竞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果我们仍然用传统的发展战略,仍然单纯地靠引进技术,一味靠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参与竞争,这样我们只能耽误时间,只能拉大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为什么把科技问题、创新问题提到民族复兴的高度,我想这与知识经济在国际竞争中所引起的这种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尽管中国现在仍然还没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但我们看到了这种趋势,我们要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