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择业。如今,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随着2000年的到来,离今年毕业还有五六个月的应届学子们已纷纷主动出击。打电话、跑市场、托亲朋、递简历,采取一切办法推销自己。与此同时,摩托罗拉、壳牌、麦肯锡、IBM、联想、 新浪网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跨国集团、大企业也蜂拥挤进北大、清华、人大等高等学府摆开阵势举办一系列各种形式的招聘说明会,揭开了又一个年度人才资源争夺战的序幕。 那么,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择业会发生哪些新变化呢? 对此,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甘北林做了如下分析。 考研和出国人数持续增多,这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突出特点,据统计,去年本科毕业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有5799人,比1998年增加了1362人;硕士毕业生中考取博士研究生的增加到560人; 博士毕业生中考取博士后研究生的增加到156人。 申请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数也达到历史最高,有2136人,其中研究生1246人。预测今年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 就业市场中的名牌效应越来越明显。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高,有的名牌学校热门专业的供需比例已达到1∶40。 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对研究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现了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 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进入党政机关将呈减少趋势。据统计,去年到各级党政机关就业的毕业生比1998年减少1000余人,到军队、武警和公安系统就业的毕业生比1998年增加了近两倍。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和逐步放开,毕业生就业中“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趋势特点将越来越明显,毕业生就业流向趋势主要集中在京、深、粤、苏、沪、浙这六个省市。 受“WTO”的影响,有关专家估计如果我国入关至少会增加1200 万个就业机会。随着一些行业的兴衰,会引起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需求量不同的变化。外语类、金融财会类、商贸类、旅游类、法律类,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形势将逐渐走俏,而且特别可能会使近年一直不景气的国际经济贸易类和与涉外专业有关的毕业生需求量大幅度上升。 高新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紧俏。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各地各行业目前都在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例如我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称为人才“直通车”,对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绿灯”:凡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机构需要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只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直接办理调京手续。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急于就业。现在不少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开始转变,到毕业时并不急于“落实就业计划”,或者说并不想非要为自己找一个有“干部编制”或“户口指标”的工作单位,甚至由于打算继续考研、出国或不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而申请“不就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北京籍毕业生申请“不就业”。而这个“不就业”并不等于他们没工作,毕业生认为只要能够通过工作获取到劳动报酬,就可以不在乎有没有干部身份或编制。 RJ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