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3240 (1999)06—0082—04 《高等教育法》第23条规定:“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承担实施继续教育的工作。”这标志着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一、高等院校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体系,一般由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三个部分组成,而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主要部分。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成人教育的地位日益上升,作为成人教育主要部分的继续教育的地位当然也随之上升,而且越来越重要。1999年4 月由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需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继续教育基地。要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师资进行讲授,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向各行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使得继续教育成为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 (二)高等院校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是国际化的趋势 高等院校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这是国际化的趋势,国际上称之为“开放大学”,即冲破“围墙束缚,将高等教育推广到校外,并推进到社会”。这表明,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层次,作为普通教育的延伸、发展和补充,标志着传统的高等教育的职能和工作发生巨大变化,即由原来的教学、科研发展到包含教学、科研在内的为社会直接服务的职能,并将原来的培养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工作推进到担负起继续教育的工作。 二、高等院校实施继续教育的优势 从高等院校的职能来看,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高校的职能已由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职能扩展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这也就强化了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同时促使高等学校要不断研究社会的需求,拓宽专业设置,使之符合市场需要,以增强适应力,提高办学效益,这此,就为高等院校举办继续教育奠定一个客观基础。 从高等院校的自身条件看,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学科的门类齐全充实:既有基础知识雄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又有较强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实力,还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科学实验条件。这些条件既可以为扩充知识、在职攻读学位和进行岗位服务,也可以满足进行技术技能学习,从事科学研究探讨的需要,这又为高等院校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从上述分析看,我国高等院校实施继续教育潜力很大,优势突出,应该成为我国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权威培训机构。 三、高等院校实施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 继续教育理论者研究表明:“继续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即紧密结合科技进步、知识更新以及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新知识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活动来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使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岗位的技术职务要适应,尤其是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形成新的创造能力。在训练层次上,要始终做到训练内容与对象的统一,并在知识、技能的广度、深度等方面达成一致。”〔1 〕可见,高等院校开展继续教育要遵循继续教育“三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三为主”(业余为主、岗培为主、自学为主)以及“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多样性:如办学模式上可由学校自己办,也可与校企联合办;教学形式上,可集中面授,也可函授或广播电视教育,在培训类型上有提高培训也有应急性培训;从教学时间看,有长训也可有短训,全脱产和半脱产,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地调查、研究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剖析、模块教学等。在培训内容上要帮到针对性。具体来说,继续教育内容的确定要满足三方面的需要:一是社会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是社会劳动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实践者,是社会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实际上是社会需要的客观反映。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要与各种职位的需求相适应。二是岗位职责的需要。专业人员能否履行好岗位职责,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手中的工作质量,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因此,继续教育要针对专业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体现继续教育的效益。三是专业技术人员本身的需要。国家目前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和资格证书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与能力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这也迫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要更为紧迫,同时,也使他们的学习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继续教育要突出这一针对性,既要教育给他们先进性、前沿性的理论、知识,也要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总之,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既要满足受训者个有、社会的共性需要,也要满足受训者个性的需要,而不能沿袭普通教育特点来开展继续教育,否则将会窒息继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