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是对跨世经时代特征的科学概括。那么,在中国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过程中,大学德育应如何回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呢?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导致高等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为大学德育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对传统德育提出挑战 “信息化”的概念是60年代初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的。我国学者对信息化所下的定义是:“所谓信息化是指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性的总称”。这里所说的通信化是指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广泛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化是指社会组织之间信息的产生、存贮、处理、传递、消除,广泛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备进行管理,行为合理性是指人类活动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章进行。 到2000年,中国将步入一个初步信息化社会。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全球的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将引起教育思想、观念、手段、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以广播电视、卫星通讯为基础的远程教育网络,并在普及教育、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教育部正在致力于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到2000年,全国所有本科院校和千所以上中等学校都要进入中国教育科研网,争取计算机网络进入5万名大学教授家中,并在网上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计算机学籍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拟在大学分批建设若干个继续教育基地,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教师进行讲授,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为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学习机会。 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个人终端不仅能够处理文字和数据,而且还能处理图像、文本、音频等多种信息,将电脑、电视、录像、录音、电话、传真等融为一体,形成智能化多媒体终端和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全息操作系统。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主动选择信息。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可以向教师学习知识,也可以向知识系统、专家系统学习;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程度、目的选择学习内容和名师,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网上交流园地与老师、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对教师而言,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可以传输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虚拟演示教学实验,快捷地与学生沟通,实现远距离教学、交互式教学、多元化教学、形象化教学。而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和学的效果都比较好的目标。 信息化社会将为大学德育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开辟一条新的德育途径,并对传统的大学德育提出挑战。仅就大学德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而言,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和强化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两课”教学的现代化、多媒体化。因此,要积极促进“两课”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进一步提高“两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深入研究“两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形成一批关于“两课”教学方法的新成果。要选择一些特别优秀的教师,通过多媒体上课,做教学示范,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要加大专项投入,组织专家制作一批思想性、教育性强的信息资源用于“两课”教学。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力求生动活泼,富有成效。要对“两课”教师进行有效地培训,提高其知识、能力和素质,优化“两课”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信息化社会提出了德育开放性的新课题,大学德育应从“灌输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选择”和“灌输信息”并重,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新内容 因特网是当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它是美国正在建设中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柱网络之一。目前与因特网相连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50多个。这类互联网正以惊人的力量冲击着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传统文化,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国自1994年3月获准成为国际互联网成员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并入互联网,上网正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学习生活方式和一种校园时尚。大学已成为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势头最快的地方。 从目前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来看,主要是了解一般性社会信息、查询专业学术资料以及网上交友聊天。在网上,学生既可以方便地漫游世界,又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从中体会到传播者和受传者双重身份的乐趣。他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当天出版的世界各国报刊,可以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世界任何一所著名大学的图书馆查阅资料,还可以隐名或不隐名地在网上电子公告牌(BBS)与其他人交谈。任何一个社会热点或校内重大举措、突发新闻,都能在电子公告牌上激起强烈反应。校园电子公告牌正逐步成为学生言论的一块主要园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信息时代,大学生接受不同主体经不同途径传递的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的频率越来越大,其信息摄取行为也愈益个体化、隐蔽化,接受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首先,大学生理解信息变得多角度化,他们不再简单按照教育者制订的目标去理解信息。其次,大学生理解信息变得更加主动。他们会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在一起,自行选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被动地听从教育者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