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在跨入新世纪之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对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贡献之所在。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高校的个性、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的个性问题 高校的个性就是指高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另一所高校的精神品格。具体地说,一个有个性的高校首先是一个自主的机构,如果连自己的事务都不能决定,处于“他主”地位,何谈个性。因为能够自主,所以有能动性和积极性,而能动性和积极性的逻辑结果则是创造性。因此,创造性是高校个性的应有之义,衡量一所大学有无个性,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看其有无创造性。 虽然高校的个性、创造性与其所培养的人才的个性、创造性并不能划等号,但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因为高校的个性即其精神品格,对其所培养的人才有动力作用和熏陶作用。一所高校的精神品格是激励包括受教育者在内的所有成员致力于创新的精神动力,具有强烈的内聚力和感召力。同时,高校的独特个性对其成员的熏陶既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强烈的、持久的,能够浸润其成员人格的所有层面。有个性的高校是最具包容性的机构,能够容纳其成员丰富多彩的个性,它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无所事事,没有创见,因为这与自己的精神品格背道而驰。 高校的个性与受教育者的创造性的关系如此密切,促使我们在致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得不关注高校的个性问题。“就中国高等教育而言,由于以往集中过多的体制影响,常常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注: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应当作战略性调整》,载《高等教育研究》,1996(6)。)很多高校都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来办,个个“面孔相似”,缺乏个性。受此影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存在着模式化倾向,过分追求统一: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学制、统一的课程安排和修习程序、统一的学习评定方式。这种缺乏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十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吸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多样化和个性化方面有所进展,但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一是盲目升格,热衷于专科升本科,本科升为综合大学,不扎扎实实从自身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办出个性。二是合并风潮,各地受多种因素驱使,在外力(主要是行政权力)的驱动下,纷纷将各种院校合并,建立综合大学。这两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损于大学的个性化,进而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一些升格为“大学”的院校徒有“空壳”,在不具备大学办学条件的情况下,盲目模仿大学的办学方式,不伦不类,毫无个性可言。由外力驱动合并而成的综合大学旨在追求规模效益,殊不知规模并不必然产生效益,相反,整和、消化不良的规模却可能增加成本、降低效益;而盲目追求规模牺牲的是特色和个性,“清一色”的综合大学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切和个人的不同教育需求。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应朝以下方向努力:1.使高等教育多样化,以满足国家、地方和个人的不同需求。在多样化的前提下,各高校自主地探寻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精神品格,为创新人才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2.各高校自主定位、竞争互补、合理分工,避免盲目赶潮、贪大求全。3.发挥“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使高校的合并遵循市场规律,减少人为冲动。 二、高校自治的问题 自治是有个性的高校自主性、能动性的体现。高校自治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高校自身运行的各个基本环节之中。 首先,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自治的高校多倾向于培养创造性人才。能够培养创造性人才、能够培养出多少创造性人才是自主的高校的立身之本。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所高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靠自己培养的人才质量说话,另一方面靠自己的科研、服务水平和业绩说话。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质量的主要衡量尺度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换句话说,靠人才质量说话也就是靠人才的创造性、创造力说话。而科研、服务的水平和业绩也与其所培养的人才直接相关,因为现今在很大程度上,人才的培养过程与高校的科研、服务过程是直接统一的,重大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往往不是高校科研人员和教师单独能够完成的,而是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自治的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另外,高校自治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可能性与现实性。自主地确立自己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是自治的根本要义,根据这一原则,自治的高校不仅可以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设定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而且可以自主地、创造性地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与方式。相反,不能自治的高校在目标确定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方式、途径方面都受到限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都不取决于自己,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显然无法调动起来。 其次,自治的高校在管理制度、经费使用、教师聘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也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如前所述,自治的高校多倾向于以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那么确立了这样目标的高校其管理体制自然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在经费使用方面,自然要向科学创新倾斜,鼓励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在教师聘用方面,自治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人才,组成自己的教师队伍。而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起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可以以自己的创新精神感染学生,成为激励学生创新的榜样,而且可以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之中,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样,自治的高校可以按自己的标准招收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能力设计课程,可以以自己的人才尺度评价学生,所有这些都直接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