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各式各样的生活圈层里,文化现象千姿百态而异彩纷呈,文化字眼广为运用而所指不一,文化定义层出不穷而视角多端。虽然这是文化现象复杂情形所必然导致的文化本质探求的困难处境,但拨开复杂现象的浮云迷雾去揭示一般文化也就是广义文化的本来面目,以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的理性认识,便利人们对于文化的自觉实践,帮助人们在时刻发生的文化行为上尽可能地少遭困扰免入误区,仍然必须列为地球人类亟待解答的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的深刻命题之一。 文化一词由来久远,德文写成Kultur,英文写成Culture,其源头都出自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普通含义是文治与教化。《周礼》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礼正义》卷三,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上册第37页);汉刘向《说苑》指出“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礼亡诗》说“文化内揖,武功外悠”;(《辞海》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修订第1版,第二册,第1357页。)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31页);元耶律楚材《太阳十六题》“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优游致太平”(《汉语大词典》1990年12月版,第6册,第1515页);如此等等,大都取的是文治教化之意,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词义相关,但不完全相同。十八世纪以后的西方社会,文化词义逐渐演化为个人和民族的知识、思想、精神素养,文学、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乃至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涵义表述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人种学而言,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与习惯。这一文化界说,在西方学界拥有较大的权威性,为文化概念的制订与文化本质的探求提供了更加明晰的线索和域限。在中国近代学界,梁启超于1922年12月发表《什么是文化》一文,指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一文化定义,发掘国人对于文化涵义的传统理解,并采借外来词义,其研讨路向及成果也受到肯定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然而,人们对于文化本质的探求并没有止步于此。有人统计,从1871年起往后的80年间,世界知名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有164种之多;时至今日,在文化研究热潮中涌现出来的文化定义据说已达1万种以上。(参见胡潇《文化现象学》,湖南出版社1991年4月版,第1页。)这固然说明文化现象的复杂和文化本质探求的困难,同时也启示人们可以从不同层面去深入探求文化的本质,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接近文化本质探求的真理彼岸。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试图从文化本质探求的思维路向入手,经由文化本质探求的关键问题的分析,得出文化本质探求的必然结论。 一、文化本质探求的思维路向 林林总总的文化定义,各自表现出的思维路向不外乎点、线、面、体四大形态。 对于文化进行定点描述或推断,表现出点状的思维路向。前述泰勒的文化定义,将文化定点或等同于文明,从知识、信仰许多方面罗列出文化的种种现象,虽然对文化因素有所分析,能够给人以比较具体的外观印象,但是限于对文化概念的外延进行描述或推断,停留在文化现象的表面而未能深刻揭示文化概念的内涵,未能对文化本质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这就是一种点状的思维路向。类似的文化定义还有我国学者梁漱溟的“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文化建设与西化问题讨论集》(下集),帕米尔书店第1980年版,第392页);“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的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苏联大百科全书》“文化”条目,1973年版);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辞源》“文化”条目,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修订第1版);等等。显然,这些定义只是罗列或提示了一些文化现象,就事论事地回答什么是文化而没有真正回答出文化是什么,甚至将“文明”、“生活”、历史发展水平、人们创造的财富等等与文化混为一谈,忽视对于文化自身本质的说明,都不能从内在的方面探求到广义文化的本质。 对于文化实行价值认定与行为取义的定义方法,表现出线状的思维路向。比较典型的文化价值认定说有黑格尔的“文化……是解放的高度的工作”(转引自胡潇《文化现象学》,第5页);苏联文化史学家马尔卡良的“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手段,生存的手段”(同上,第7页);以及前述梁启超的文化定义等。比较典型的文化行为取义说有我国学者胡适的“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胡适文存》3集,第1卷);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要求,和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一切生活方式的综合和他的表现”(《文化哲学讲录》,东大图书公司1982年版,第二卷,第155页);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南达的“文化作为理想规范、意义、期待等构成的完整体系,既对实际行为按既定方向加以引导,又对明显违背理想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文化人类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6页);等等。上述两种文化定义的思路,都涉及到文化的价值体系或行为体系等另一个相关的思考点,由两点相连构成线状的思维路向探求文化的本质。这样的思路,虽然拥有了更能说明问题的参照体系和抽象程度较高的属概念范畴,但文化的价值功能和行为体现都不直接等同于文化本身,因而还是不能从根本属性或总体属性上达到探求文化本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