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健全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必要研究资本主义文化市场的特殊规律,科学地总结并批判地借鉴其经验教训。毫无疑义,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与资本主义文化市场有着质的不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否定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列宁说过:“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4卷348页)。列宁所强调的,正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联系。根据列宁的这个思想,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说,对于过去创造的文化,以及实现这种创造所采取的一定社会形式、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是与这种创造活动相冲突相对抗的社会形式,我们都应该了解它、研究它,进而对它加以改造,才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文化市场就是这样一种社会形式。它是历史的,就是说,并非有了文化便同时有了文化市场。文化市场只是在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文化市场迅速发展,同时也充分暴露出它本身固有的弱点和弊病。可以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文化市场将不再存在。不过在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看到,文化市场仍然是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形式,是文化建设的社会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说,问题不在于我们今天要不要文化市场,而在于我们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或缩小其消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资本主义文化市场的特殊规律,认真汲取其经验教训,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资本主义文化市场的本质特征,是拜金主义、把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53页)马克思在谈到雇佣劳动使得“我的活动成了商品,我完全成了出卖的对象”时,又曾指出:“同样,一切所谓最高尚的劳动——脑力劳动、艺术劳动等都变成了交易的对象,并因此失去了从前的荣誉。全体牧师、医生、律师等,从而宗教、法学等,都只是根据他们的商业价值来估价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659页)。这些论述,都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文化市场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把文化产品完全商品化、完全市场化。 不过,这并不是说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文化市场的一切现象,统统都是或只是拜金主义的表现。那样就会把本质与现象简单地等同起来了。现象是丰富而复杂的,对于一个事物来说,就既有本质现象也有非本质现象,即使同是本质现象也有程度的不同、层次的区分。事实上,马克思就说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并不单纯是商品生产。”他又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例如,密尔顿创作《失乐园》得到5镑,他是非生产劳动者。相反,为书商提供工厂式劳动的作家,则是生产劳动者。……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是非生产劳动者。但是,同一个歌女,被剧院老板雇佣,老板为了赚钱而让她去唱歌,她就是生产劳动者,因为她生产资本。”(同上书,第26卷,432页)在这里,“非生产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换来一定的收入,这并不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从而,例如说,“密尔顿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后来,他把作品卖了5镑”(同上),这虽然也经过文化市场,但并不是资本主义文化市场的本质现象,并不是拜金主义的行为或表现。而“生产劳动”则创造剩余价值,它表现了雇佣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现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所以,马克思说,例如“在书商指示下编写书籍(例如政治经济学大纲)的莱比锡的一位无产者作家却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只是为了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的”(同上)。正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规定了资本主义文化市场的本质特征,那就是把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完全市场化,资本家贪得无厌地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 前者如密尔顿创作《失乐园》,是自由的精神生产,它为人们提供有文化价值的精神财富。后者则是资本家雇佣作家艺术家去追逐剩余价值、追逐资本增值,具有与自由的精神生产相对抗的、反文化的性质。这就是说,资本主义文化市场在本质上恰恰是反文化的;在这里,“每一个产品都是人们想用来从别人那里诱骗他的命根子即金钱的诱饵”;为了从邻人口袋里诱取黄金鸟,“工业的宦官投合消费者的卑鄙下流的意念,充当消费者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皮条匠,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窥伺他的每一个弱点,以便然后为这种亲切的服务要求报酬”。这里的引语,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话(参见该书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86页);然而在今天,它们难道不仍然是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大众文化”的性质、面貌和弊病的传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