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有血缘关系。企业文化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肯定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的“传”,汉刘熙《释名·释典艺》曰:“以传示人也。”“统”,颜师古说:“继也”。传统有世代相传相继之意,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有精神层面的,有制度层面的,有物态层面的等内容。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属精神形态的所世代承传下来的内容,如思想、道德、心志等。 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分析。 第一、从历史学的角度去把握分析。传统文化是历史往昔承接下来的,或是古代的历史,或是近代的历史,或是发生在现代历史被今天承传下来的。从历史学角度去认识传统文化似乎有这样的一个特点,被历史保存得越久远其价值含量越大,如同酒越陈其香醇越高一般,如诞生在先秦时期那些文化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发生在近代与现代的那些文化,虽不如古代传承下来的那样品位高,保存价值大,但因为它紧贴今天,更值得人们注意、研究与总结。 第二、从民族学的角度去把握与分析。文化总是依附在一定的民族基础上而生存的。世界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只不过有宽厚狭浅的区分。文化作为事物,同世上任何事物一般,有时的界定,有空的界定。时,时限、历史性;空,地域、民族性。文化总是时空结合而存在的。我们这里讨论的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辉煌的,珍惜自己的文明。但也敢于借鉴他民族的文明,互我所用。 第三、从社会实践学角度去把握与分析。文化本身是在社会劳作中产生的。历史的文化传承到今天,代代相应,不是简单地沿袭,却是被社会、被后人经过不断吐纳、不断劳作而传承下来的。这是文化的社会性一个方面;另外,他民族的文化被借鉴,引入到本民族来,也不是简单吸纳,也是经过一番吐纳、消化、汲取,才能转化为本民族自己肌肤上的东西,这是文化社会性的另一个方面。 关于传统文化的价值。一般地说,诞生于历史的传统文化得能延续至今,被当今社会所认可、容纳,其所含的品质是正面的。但是,也有些属糟粕、负面的东西,因为种种原因被残存下来,如泥沙随珍珠顺奔腾的江河冲刷下来一般。但是总体地说,能流传于世的文化其正面的东西要多于负面的东西,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普遍规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也如此。 中国文化中有正面价值的东西,这是主要的。比如崇尚爱国精神,崇尚民族和谐精神,崇尚集体意识的精神等,也有属于负面价值的东西,如渗含有封建宗法等内容的一些东西,这些是属支流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大于糟粕,正面大于负面,可被下列事理得以说明。 第一、被我国历史的辉煌所证实。70几年前美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化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斯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下来了。它受到了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但是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罗素的话讲得很中肯,一语破的地指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第二、被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所证明。我中华民族虽经几多磨难,已遭受过异国侵略,但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不被消亡,且日益强大。我炎黄子孙遍布世界五洲四海却没有分崩离析之感。要问这是什么缘故,是我同胞生命同脉、血脉同族、文化同根的缘故,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缘故。加拿大华裔教授叶嘉莹说得好:“没有传统一切都是支离破碎的。”传统文化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第三、还被世界各地重视我传统文化这个事实所证明。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令异国人瞩目并加以移植借用。西方人承认,欧洲文明得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给予影响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后,亚洲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被称之为东方文明圈,引起西方人广泛注意并加以研究,研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其实,我东方人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东方文明圈是以中华传统文明为主干的,东亚一些国家与地区经济迅速崛起,我中华传统文化在其中功不可没。 承认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价值辉煌,不是要我们对此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而是要自勉自励,兢兢业业,弘扬优秀文化;也不是要我们姑息负面部分、落后部分,而是扬弃它。 有人鄙薄我传统文化,只看到其中的负面部分并夸大其词,看不到优秀部分,把我国近一二百年来的落后状况的罪责推怪在我传统文化上,责难在我祖宗的身上。怨怨艾艾,骂骂咧咧,自暴自弃,自叹祖国的月亮不如西方圆,这些怨艾和诅咒于强盛我祖国于事无补,也是一种没有出息、没有本领的表现,应该按照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去做才是:“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67-6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