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民间造物,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和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它从人们的生存方式、享用方式和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出发,紧紧围绕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并伴随着风烟滚滚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而不断确立自身的性质、功能、式样与结构,形成一个“没有一种劳动是没有文化意义的”庞大的民间文化系统。它包含着民间各阶层在历史的演变中所积淀的理想、愿望、民俗心理、审美情趣和艺术传统,也蕴含着在民族心理与传统生活基础上的精神准则和生活观念。 但是,在西风东渐的一百多年来,在近代化、现代化运动的进程中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民间造物遭受了历史上从未遇到的挫折,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到了今天,它究竟呈现着什么样的形态?在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流变中已形成或将形成什么样的格局?它在进一步的现代化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将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这正是我们所要阐释和回答的问题。 在上个世纪,中国人民对西方武力和文化的冲击作出积极的么应之前,中国尽管有着繁荣的手工业,但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大工业,这给民间造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在那个前工业时代里,民间造物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主要商品而汇入流通领域,当然还有许多仅仅作为产品而为制作者本人及其家庭享用。这使得不少民间造物一方面呈现出作坊里的没有外来压力的繁荣,另一方面则养成不求革新、难迎挑战的脆弱性。所以,当鸦片战争使 我国门户洞开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时,民间造物终于在主要的流通渠道内被蜂涌而来的洋货与国内仿造的土洋货击垮。仅以土布为例,在近代纺织产品的冲击下,许多土布作坊纷纷倒闭,这给传统的民间造物在生存和发展方面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许多产品被淘汰了,还有许多退出了流通领域,或作为辅助性用品和贫困的象征而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被交换。传统的民间造物面临着“生,还是死”的关头。作为蕴含着民族文化、民俗心理、民间艺术传统的民间造物,就其本质而言是不会灭亡的,但它必须在新的条件下注入新的因素,这包括设计者的观念、制作工艺及其经营机制等等。在传统的民间造物继续呈现走下坡的颓势下,也曾也现过一些反弹,显示了传统民间造物潜存的或内在的勃勃生机。比如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鉴会上,中国民间造物的展出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参展货品重1500多吨。但是,这种现象仅仅显示了传统民间造物仍然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和生存、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却并没有挽回它继续衰落的颓势。这种颓势在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里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1840年至本世纪初,民间造物在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受到摇动。据一些资料记载,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南京的纺织机从5万架迅速减少到5千架,景德镇瓷窑从300座减少到60座。(二)本世纪初至1949年,民间造物的中心地位被工业品所取代,从而沦落到边缘地位。在这50年中,东洋、西洋的物品大肆向中国倾销,国内的民族工商业也开始仿造洋货,一时“洋油、洋火、洋蜡、洋碱、洋娃娃……”充满了市场。中国的民间造物,受到断肢裂骨般的重创,许多物品的发展出现了断层,有的甚至走到技穷艺绝的地步。(三)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后,虽然政府大力倡导鼓励民间造物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品的日益普及的前提下,民间造物继续走向衰落的境地,大量的造物无声无息地湮灭了,剩下的一些品类零星的分散的究乡僻壤间。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残留的造物品类,较为明显的还有下列数种: 土布系列:新洲土布、浏阳夏布、海宁土布、芦阳印花布、贵州蜡染、扎染、彩印土布、全洋白、棉洋白、全棉白等等。 土纸系列:大生皮、银皮纸、伞皮纸、东皮纸、表芯纸、麻纸、羊山纸、钱纸、火纸、斗纸、水皮纸、重纸、毛边纸、纱纸、连史纸、草纸、竹纸、万金纸等等。 丝绸系列:柞蚕绸、捻绸、江绸缣丝、纺绸湖绉、山茧、云缎、光缎、牛郎绸等等。 草帽辫系列:三拉、二筛子、花棕角、花锯条等等。 抽纱绣制系列:扣眼、竹丝、万缕丝、雕绣、彩平绣、桃花、补花、发绣等等。 伞具系列:琢伞、油伞、行伞、丝伞、帛伞等等。 虎形服饰系列: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枕、虎形围嘴、虎形兜肚、虎形绊等等。 玩具系列:大阿福、小花囡、小如意、三胖子、大头子、堆罗汉、叫公鸡等等。 乐器系列:琵琶、古筝、横笛、唢呐、口弦、阮属、角笛、竹箫、皮鼓、铜钹等等。 此外还有:草编、竹编、藤编、棕编中的篓、筐、箱、盘、垫、桌、床、椅、门;刺绣中的四川蜀绣、河南汴绣、江苏苏绣、湖南湘绣、山东鲁绣。其余还有:广东草席、荣昌陶器、景德精瓷、山东料器、青田石雕、宣城宣纸、徽墨歙砚、木板年画、户县剪纸、洛阳唐彩、神垕均瓷、芜湖铁画、当涂紫铜壶、宜兴紫砂器、苏州绢扇、通州堆花、嘉定竹刻、云溪竹筷、常州木梳、龙泉土碗、福州漆器、北京景泰蓝、地毯等等。 历经坎坷的民间造物,在解放后的四十余年间,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与发展趋势。有的已被淘汰,成了博物馆中的藏物;有的与工业文明相结合,走上了大规模生产的轨道;有的实用性逐渐消失,审美属性却独领风骚;有的物品,实用性与装饰性的潜力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掘,成为领导新潮流的时髦商品。下面我们且举例说明。 (1)一部分造物,实用性原本就远远大于审美性,如今,实用性也已渐趋消失,因而即将走向被淘汰的境地。例如某些中国土纸,自从诞生以后,也曾走过两千多年的历程,但是因为缺乏工艺程序的更新与新型材料的引用,尤其是缺乏广泛的用途,面对着新兴的造纸业,日益显出它苍白贫乏的病态,终难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再如烟花爆竹,本是伴随着祭祀活动而出现的产物,后来又应用于喜庆活动,因而生意兴隆红火。解放后,人民大众迷信思想逐步消除,迷信活动大为减少,喜庆安全观念和环境意识得到加强,尤其是各地已开始立法禁止,烟花爆竹的生产规模也大大受到限制。 (2)一些造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解放后仍在慢条斯理地走着它的道路。例如中国宣纸、徽墨歙砚等,至今在世界上占据着独特地位,没有其它物品能够危及到它们的生存,它们面临的是如何采用新的科技成果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