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地域桥文化渊远流长,无论是桥文化研究者或吴文化研究者,只要愿意花气力,愿意沉下去,都可以从中发掘新的研究领域,获取新的学术课题。 三吴水多,桥多,遍布城乡的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而且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历代文人墨客被桥所陶醉,为桥而吟咏,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有大量的桥已不存在了,但它们的“形象”却通过文艺作品传之后世;由于社会的进化,虽然有不少桥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然而作为地方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却分外得到人们的呵护与珍爱。 桥与诗词 由于吴地桥梁大多形态优美,构造精良,且历史悠久,地处要冲,因此,不少地方还将桥列为当地“八景”、“十景”之中,成为文人雅士题咏之“老对象”。如江苏苏州之“石湖串月”,上海宝山之“平桥步月”,江苏南京之“十虹竞秀”……可谓是举不胜举。 上海之金泽,素有桥乡之誉,小小的一个镇就有较大的石桥四十二座。其中之迎祥桥,建于元至正年间(1325-1340),轻巧美观,时人便将“迎祥夜月”列为“金泽八景”之一,并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诗篇。其代表作如陈目镐的《南桥迎月》:“虹影环空烟渚宽,高悬皎月壮宵观。波摇天半蟾宫冷,珠落江心蛟窟寒。清雾翳木枫淡荡,凉潮触柱水回盘。恁虚应有乘槎客,欲上星河云外看”。江苏吴江的同里也是著名的桥乡,全镇0.67平方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多座桥。建于同里湖口的东溪桥,每逢中秋便成为当地居民集中赏月之处,“东溪望月”亦跻身于同里“十六景”之中。上海宝山县之月浦镇,旧有“月溪八景”,“平桥步月”乃八景之首。清人仲昭德《平桥步月》诗云:“铁崖去后迹遥遥,我亦曾来步此桥。两岸清风三弄笛,一轮明月几声箫。听残流水高山曲,踏遍葭苍露白霄。倘使蟾宫容我到,青云梯合耸层宵。”江苏吴县之
直亦是三吴地区著名之桥乡,民谚有“到了
直不看桥,等于
直不曾到”之说,其镇曾有七十二座桥,虽经沧桑变幻,现尚有四十多座桥“健在”。列为“
直八景”之一的“长虹漾月”所指之桥名曰“东美”,位于塔弄口,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造型别致,桥孔为全圆型。中秋之夜,水中圆月圆洞随波荡漾,别有情趣,故常有诗词及之。江苏吴县的木渎镇,是一个以吴越遗迹为主的文物古迹景区,其古桥是特色之一。“木渎十景”中,涉及桥的竟占五分之一。一是“斜桥分水”,斜桥下清澈的香溪水与混浊的胥江水汇合于此,从泾渭分明而混然一体。清人吴溥诗云“山溪交汇激难留,拍岸踏波骇遇舟。何事汹汹争两派,终看合并作东流。”二是“西津望月”,西津桥独孔拱形,雅致清秀,邑人中有中秋于此赏月之习俗,诗人吟咏甚多,且撷一首示知同好:“水环小市石桥横,清旷偏宜得月明。一片秋光漫楼阁,知谁望远最多情?”此诗不长,但出语不俗,富有机趣,一直流传至今。 被誉为江南名胜的江苏吴江之垂虹桥,“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桥南是烟波茫茫的太湖水,桥北为浪花绵绵之吴淞江,景色佳绝,久为世人所钟爱,更得到诗人们的青睐。宋代的王安石赋诗云:“他年散发时,最受垂虹桥”。米芾有句曰:“将作新诗继桑苧,垂虹秋色满东南。”元代的萨都刺赞赏垂虹桥是“横截吴江一幅罗,”明代的陈策美誉垂虹桥如“玉虹横面带银河,”清乾隆皇帝游该桥后亦雅兴大发,以《晚过吴江》为题赋诗以记:“垂虹蜿蜒卧长波,画戟牙橹薄暮过。灯火千家明如昼,好风好雨视时和。”风流天子的这首诗尽管诗味不浓,但“政治气氛”很浓,县志上有了御制诗,地方人士总是感到荣耀的。 “春水桃花色,星桥宝带名。鲸吞三岛动,虹卧五湖平。”这是明代诗人王宠咏江苏吴县宝带桥诗中之佳句。宝带桥,创建于唐元和年间,因唐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建桥而驰名海内,历代诗人题咏甚伙。明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夏完淳之《宝带桥》诗云:“连天芳草青,极浦独扬铃。归雁舟前落,愁人梦里听。花光明晓雾,波影乱春星。欲访灵威穴,孤帆入洞庭。”江苏苏州桥梁更多,这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之城,桥梁纵横,赋予江南水乡以美的神韵,诗的意境。几乎比较有名气之古桥,都在诗人们的笔下留下了倩影。当然,在吟咏三吴桥梁的诗词中,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唐朝张继之《枫桥夜泊》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蜚声海内外,载誉一千年,其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固然是诗的魅力,然而如果没有枫桥,又哪来这首千古绝唱?宋代范成大曾云:“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真可谓是“名篇继起,代不乏人”(引钱太初《重修枫桥记》);如宋陆游之“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如明高启之“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如清徐崧之“贾客帆樯连树影,庵僧钟鼓和经声,”如清李葂之“今夜此行忘不得,半篷残雪过枫桥”等。像枫桥这样桥以诗传的例子在吴地俯拾皆是,江苏常州的顾塘桥,其桥本不著名,但却因宋代大学士苏轼曾病逝于顾塘桥畔之孙氏“藤花旧馆”而声传遐迩;诗人蒞常,则每每有诗及之。清代学者顾炎武诗云:“顾塘桥馆藤花开,相传坡公昔亲栽。主人重是名贤迹,邀客共醉黄金罍。”当代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亦有诗云:“东坡久客江南老,已断顾塘桥水流。可惜黄昏灯火冷,无人与说过眉州。”再如:江苏镇江南门外运河旁有一座丁卯桥,东晋元帝时建,因时值丁卯日,故以丁卯名桥。至唐时,诗人许浑于桥畔长期定居,他十分喜爱这座桥和这里的景色,甚至把自己的诗集定名为《丁卯集》,可见其对桥感情之深了;而他《夜归丁卯桥村舍》一诗中之绿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一联也在当地广为流传。鉴于篇幅,此种类型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