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人们印象中,隐士的生活是很清贫的,这个印象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隐士贫富悬殊,有如天壤之别,生活差异也极大。最清贫的隐士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穷的人。陈仲子在灾年三天没有东西吃,眼睛饿得失了明,自己爬到井边吃虫蛀的李子,三咽而后眼睛复明。董京居洛阳白社,以行乞为生。离开白社时,寝处唯有一石、竹和两篇诗。最富有的隐士,却是自己时代最富有的人。后汉折象祖上为侯,几代人不断积累财富,家产全归他继承。他拥有二亿家财,八百家奴。天下罕有其匹。 隐士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呢?隐士的经济来源大致有三种渠道:先辈留下的财产;职业收入;俸禄和官私赠与。 隐士基本出身于官僚、地主、商人、士、富裕农民家庭,在正常情况下,都能从家庭得到一些财产。但得到财产的多寡却非常悬殊。得到家产少的不足以维持一家的基本生活,得到家产多的却可以变成大富豪。倪瓒家财万贯,林园富丽,继承家产后,他也就成了元代东南最大的富翁之一。 用职业谋生的隐士家境都不很富裕,富有的隐士一般不用职业谋生。但善于以职业谋生的隐士,一般生活都相当不错,其中的佼佼者还会成为富人。范蠡隐居后改名陶朱公,从事经商,财富滚滚而来,富甲天下。隐士中的著名画家、大商人、大农业经营者往往都能创造巨大的财富,也使许多隐士丰衣足食。 俸禄和官私赠与,只是极少数隐士的经济来源,绝大多数隐士无缘得到。俸禄是做官的报酬,隐士中只有两种人能享有:一种是以致仕名义退隐的官吏;一种是朝廷赐给一些著名隐士官位,并不真正要他们去做官,而让他们按官位领取俸禄。官私赠与也分两种:一种是官府给的比较固定的赏赐,主要是钱帛粟酒之类,数量不很大,带有礼仪性质。一种是不固定的赏赐和赠与,数量一般都比较大,如种放、高怿,得到朝廷的赏赐金额总数就在百万以上。私人对隐士的赠与,金额大的一次也有几十万,上百万,比如郄超就为隐者筹办百万资。象这样的官私赠与,可以使隐士一下暴富起来。 那么,隐士的经济状况同社会哪些阶层的人比较接近呢?在社会经济图表中,隐士的经济状况在什么位置上呢?如果以百分比来计算,大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隐士的经济状况相当于中小地主。事实上,隐士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是中小地主。有百分之十左右的隐士的经济状况相当于大地主,有百分之十左右的隐士的经济状况相当于富裕农民。真正贫穷的隐士不过百分之五左右,他们的经济状况大致相当于普通的农民。相当于贫苦农民的隐士,可以说寥若晨星。由此可见,隐士总的经济地位,在社会中是很高的。 然而隐士都喜欢说自己穷,别人也喜欢说他们穷。其实这和事实是有一段距离的,乃是一种标榜。古代的士风以穷为美,以穷为高尚。沈寿民说:“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名操。”隐士说自己穷是显示自己高尚,别人说隐士穷是赞扬他高尚,越说得穷显得越高尚。陈慥隐居光黄山中,“庵居蔬食”,“环堵萧然”,看起来完全是位贫寒的隐士。实际上,他家“世有勋伐,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每年收租仅帛就得千匹,何等阔绰!如果只看表面现象,就会被蒙骗。 二 隐士从业,绝大多数是为了谋生,但有些也是作为一种事业。比如有的悬壶行医,不收分文,就是为了济人救世。 隐士是文化人,选择的职业也以脑力劳动居多。主要有教书授徒,行医卖药,占卜相面,卖画鬻文,经营农商和做门客幕僚等。隐士也有从事纯粹体力劳动谋生的,如捕鱼打樵,当佣工,或做工匠等。朱桃椎和李确织履卖钱。钱近仁则为人补履,士大夫称之为补履先生。肖诗在明亡后当木工,专做棺材。就职业而言,这样的体力劳动职业和普通劳动者没有什么区别。 隐士就是隐士,很多人从业也与普通人不一样,而显出自己的情操。有些隐士从业确实仅仅是为了谋生,不想多赚钱。严遵在成都市开一个卜肆,每天只为几个人占卜,得钱足以自养,就闭肆下帘读《老子》。崔唐臣往来江湖经商,赚的钱够生活后,就尽情游玩。有的隐士不愿讲价。韩康伯在长安市卖药,三十多年,口不二价。有的隐士卖东西甚至不愿露面。朱百年隐居会稽南山,伐樵采箬为业。他把樵箬放在路边卖,自己人又不在,樵箬就被人拿走了。第二天又照样放在路边,人们渐渐知道是朱百年卖的樵箬。如果买,就自己取樵箬,自己按价把钱放在放樵箬的地方。有的隐士卖货要看对象。恽格擅长山水画,改作花卉,出神入画,又善诗善书,人称三绝。如果是他不感兴趣的人,就是出高价买他的画,他也不卖。所谓“非其人,视百金犹土芥”。这些就是隐士从业的风采。从隐士从业,可以看出隐士不唯利是图的高尚品格。 隐士虽然从业,但人们仍把它看作一种隐逸的方式。隐士行医,人们说是隐于医。隐士捕鱼打樵,人们说是以渔樵为隐。隐士经商,人们说是“商贾自秽”。总之,从内心说,隐士和社会都不大看得起隐士所从事的职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认为做官才是士的正当职业,别的所谓职业都是为了生计,都是权宜之计,都是隐。所以有的隐士即使身怀绝技,宁愿乞讨,也不愿从业。董隐子医术高明,特别擅长治恶疮,又善于养身,却不愿行医谋生,宁愿四处行乞,以乞为隐,以表现自己的高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