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经济转轨引起的人文生态变化 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加速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转轨。随着经济的转轨,文化也必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转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文化。从发展战略来看,这完全是一个新的课题。改革开放十五年来,全民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问题上,增长热掩盖了发展的一切层面,直到最近两三年来,经济高增长下的人文忧思才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前的高速经济增长引起了文化层面的快速变化,并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诸如:群众性文化消费的巨大提高,世俗文化的兴起与风格多样化,旅游、饮食、服装、影视等商业文化的涌现,书刊音像市场一派活跃,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空前增多,等等。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令人忧虑的文化滑坡、教育滞后、人文素质下降等突出现象。略加归纳如下: 1、教育滞后,特别是基础教育面临困境:从1980年以来每次经济大热都周期性地冲击文化教育事业。最严重的是1993年第三次危机,出现空前未有的大面积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总计达14亿元之多,至今仍有一小半未兑现。大量教师流失,1992年达45万人。学校经商成风,教育行为被严重扭曲。 2、社会风气奢靡化,知识层相对贫困化:在经济生活向小康迈进的同时,拜金主义、超前消费、色情服务、游戏人生,都在同步增长。早已绝迹的黄色垃圾与迷信活动又大量卷土重来。文化消费庸俗化,格调低下。礼貌、公德、见义勇为与奉献精神大倒退,贪污腐化与声色犬马之娱大上升。大城市养宠物之风日增。公款吃喝,一年吃掉上千亿元。公费出国旅游。而教师与公职人员待遇低、住房难仍很突出。这是社会风尚的大扭曲。 3、学术文化商品化:高层次学术文化市场萎缩,低层次世俗文化市场猛增。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充斥,文风媚俗。传统文化变成一种新式文化包装,而一些珍贵文化遗产在经济热中被破坏。文物走私猖獗。这是学术文化的扭曲。 4、社会生活中见物不见人,人文素养大滑坡:重理轻文,文科无用,基础学科冷落,基础科研下马,稀缺专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传统的价值观基本解体。 5、盲目崇洋风:洋货进口,深入一切文化与生活消费领域。出国潮、港澳海外移居潮、“西化”潮,震撼中华大地。体育、电影、艺术、科技等方面大量人才外流。近十多年流走的大学程度的人才估计在30万人以上。在青少年一代中出现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 6、人口素质反淘汰的危机:人口多而教育差,文盲与半文盲比重大,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都影响人口素质。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城市优于农村,知识层优于非知识层,加上人才外流,就会增大人口素质反淘汰的趋势。 以上六种扭曲现象,是文化教育适应向市场经济转轨而出现的新问题。一言以蔽之,这是人文生态的畸形化,其中有些是苗头与趋向,有些已形成一种“潮”,有些则是未来的隐忧。这些新问题,不仅会导致民族凝聚力的涣散,而且会给改革与发展带来很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对此,不能不引起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层次的思考。 精神文化滑坡的历史反思 以上文化生态恶化的现象,并非中国现代化转轨过程中所独有,第三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与工业化的过程中已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我把它称之为赶超型发展战略引发的一种“发展综合症”。甚至在西方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已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发展病毒”流行。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大潮引发的人文生态畸形化现象则具有中国的特色,它是历史的因素与现实的因素、内部的原因与外部的原因的错综复杂的交织。 就历史因素而言,长期以来奉行的阶级斗争路线早已造成知识贬值与文化虚无主义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失落。这对在文化大革命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毒害尤深。当阶级斗争路线一旦转变为经济发展路线之后,引起强烈的反弹。在市场与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诱发出强烈的实利主义与物质第一主义。 就现实因素而言,自改革开放、重新向国际社会敞开大门之后,为了迅速弥补过去丧失机遇的失误,加快追赶先进国家的步伐,这种历史紧迫感与人口增长的现实压力规定了大推进的高速发展战略,导致了重产值而不重效益、重自然资源开发而不重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行为。加之经济转轨时期法制不健全,政策倾斜过度,这样的经济行为就影响了人们的文化行为,滋长了唯利是图的价值观,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尚。 再就外部因素来看,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开放可以利用战后新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与“迟发展优势”,借鉴别人的经验,采取优化的赶超战略。而不利的是,开放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处于政治低谷与社会秩序的形势下采取的面向世界的大转变,现实的反差特别强烈。这种开放立即给过去的封闭心态一个大冲击,造成了非常强烈的“文化震憾”。人们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涌出国门。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示范效应”,诱使人们在人均低收入条件下追求高消费。特别是大量西方影视的放映,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与旅游业的发展,都对文化市场的导向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文革期间造成的文化浩劫以及此后一个时期文化园地的青黄不接,更有助于港台与西方的商业文化产品迅速占领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