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中国文化概况 要了解当代中国文化的概况,首先要搞清楚下面三个概念: 第一,“中国”概念。这个词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意义上加以使用:一是地理学意义上的中国;二是文化学意义上的中国。显然,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中国”指的是地理学意义上的中国,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大陆。 第二,“当代”概念,主要指1949年以来的中国。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949年到1977年;二是从1978年到目前。前一阶段的特点是闭关锁国,后一阶段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们上面提到的“文化热”主要是在后一个阶段出现的。 第三,“文化”概念。据说,“文化”这个词有三百多种定义。我们当然没有必要纠缠在这些定义中,我们不妨区分出两个不同的文化概念:一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凡是人类在其生存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可以称作为文化,它主要包括器具、制度、观念(包括作为其核心的价值观念)三个不同的层面;二是“狭义的文化”概念,它主要指观念形态上的文化。我们这里涉及的是“狭义的文化”概念,所以我们主要是在观念的层面上来讨论文化问题。 从观念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当代中国文化在结构上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中国本位文化。这部分文化主要是由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和从汉代以来进入中国的佛教观念融合而成的,至今在民间,特别是农村仍然拥有广泛的影响。第二部分是通过前苏联、日本等渠道传播进来的马克思主义观念,人们通常称之为“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则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不妨把这种以物质本体论为基础的观念称之为“马克思主义Ⅰ”,直到改革开放时代以来,中国理论界通过与西方理论界的直接对话、对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新发现的马克思手稿的深入研究,才认识到不仅马克思的思想与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马克思本人的学说,如青年马克思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一部分思想比较解放的理论家那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被更新了,我们不妨把这种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的观念称之为“马克思主义Ⅱ”。第三部分是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特别是自由主义和宪政主义思潮。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来看,洛克的《政府论》及其分权理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公意”理论代表了不同的路向。二战后,西方出现了以哈耶克、伯林、波普尔、罗尔斯、泰勒、桑德尔等人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看来,泰勒、桑德尔与罗尔斯、诺齐克的争论,不过是“家族内部的争论”。比较起来,罗尔斯更多地从属于康德的传统,即主张自由是超验的东西,而泰勒则更多地从属于黑格尔的传统,即主张自由只能放在历史地演化着的共同体内部来进行讨论。这部分西方思潮对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拥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目前法哲学、宪法学和比较宪法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当代中国文化的结构并不是以偶然的方式形成起来的,而是近、现代中国在其世界性的历史遭遇中逐步形成起来的,其中既有客观形势的逼迫,也有知识分子的自觉选择。在所有的历史遭遇中,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相应的普世文化价值的传入和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分子对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注:在探讨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赞成黑格尔式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也不赞成柯亨式的所谓“中国中心论”。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刺激——回应”的方式描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演化,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无论如何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上面这三部分文化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演化的轨迹。如果人们仅仅着眼于大众媒体的话,就会发现,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文化结构中始终是支配性的力量。但深入的考察表明,实际情形并不如此。如果说,在1949-1977年这个历史阶段中,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绝对支配地位的话,那么,从1978年迄今,尤其是1989年迄今,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已经大大地弱化了。在民间,特别是在农村,传统文化观念和宗教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知识分子,特别是沿海城市的知识分子中,西方文化所蕴含的普世价值,尤其是自由主义和宪政主义理想、基督教观念(注:近年来,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已经大大地增加了。在学术界,基督教的研究机构不断地增加着;在市民中,信奉基督教的人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圣诞节似乎已经成为市民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了。我在美国和加拿大访问时,曾经参观过一些华人教堂,听过一些华人牧师的布道。我发现,特别是在中国留学海外的科学技术知识分子中,信奉基督教的人很多。在信奉者的动机中,既有溶入西方社会的愿望,又有排遣精神孤独的无奈。而少数人的动机则是肤浅的、极端功利主义的。据说,有人在祈祷时说:“感谢上帝,我女儿终于得到签证了。”这样的祷告与其说是祷告者的有神论倾向的证明,不如说是对他的无神论倾向的一种确证,因为在他的祷告中蕴含着完全相反的意思:上帝呀,如果我的女儿得不到签证,我就决不会信奉你!)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 总之,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文化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中发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一把钥匙(注:从当代中国文化的结构可以看出,早已不存在所谓“纯粹的中国文化”,当然也不存在所谓“纯粹的西方文化”、“纯粹的东方文化”或“纯粹的日本文化”等。在全球化发展的态势下,单纯的民族国家文化或单纯的区域文化都已无法继续存在下去。文化之间的互渗,特别是强势文化时弱势文化的入侵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西文化比较”之类的研究领域在意义上就显得含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