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冲突,人类对自身的存续问题,进行了种种思考,提出了种种发展模式。这些思考与模式,思想与战略,是人类对自己未来的文化选择。 一、保命的文化选择——可持续发展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为地球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为环境可以任意作践,随意损坏,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来征服自然,造成了能源枯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于是,自然反过来对人类进行报复与惩罚。遭到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之后,当今的人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作为思想与战略,“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当今人类明智的文化选择。它要求人类节制欲望,善待自然,要求人类做好调控工作,以合理、高效的方法,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以有力、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防止其再遭受污染。从而使人类摆脱能源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之苦,以便让人类在工业文明中繁衍生息,万世存续,永远发展。 但是,人类能这样地“万世存续,永远发展”下去吗?否!看看“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含义。1987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是这样给“可持续发展”下定义的:“既满足人类目前的需要和追求,又不对未来的需要和追求造成危害”。很明显,“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控的目的,是为了“目前”人类和“未来”人类的“需要和追求”。但若沿着工业文明的老路“需要和追求”下去,即使加以调控,真的能够“满足”“目前”,又不“危害”“未来”吗?常识告诉我们,自然对人类的威胁分为两种,一种是可避免的,如人类行为失当,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这可以通过对人类活动的改善和调控加以解决;一种是不可避免的,如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因为相对于特定的生产而言,对它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必定是有限的,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即使再节约,再合理利用,日用月取,长年耗损,也会用光,不是通过对人类活动加以调控能够解决的。因此,其趋势是保命式的,只能苟延残喘,延长人类的存续时间,但极其有限。 其一、表现在不能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解决。“可持续发展”只要求调节人类的欲望,控制人类的活动,不要求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只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调整,虽然可延长人类使用自然资源的时间,但不能避免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从而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沿着工业文明的老路走下去,人类不但不能“持续”发展,还可能走向灭亡深渊。 其二,表现在不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缓解。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对自然的无限度、无休止的攫取,造成人与自然的危机引起的。但从本质上看,人与自然的危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化之危机。因为大量的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其中尖锐的冲突是发生在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涉及环境、资源、生态问题的利益之争。有些人和集团对自然无限度、野蛮式地攫取,根源在于一定的社会利益分裂和利益矛盾,在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和工业文明相伴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上层建筑,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而在其发展的二、三百年间,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大面积地污染环境。其在推动人类社会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危机。“可持续发展”基本上不涉及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社会关系,因此,它不能缓解人与人的矛盾,也不能解决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环境问题。 其三、表现在不能导致文明形态的突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文明形态的突破中前进的。只有突破原有的文明,社会才有革命性的大发展。正是先人们突破了采集渔猎活动的“可持续”,才走向了“男耕女织”的农业文明。也正是先人们冲破了“桃花源”式的农业文明的宁静,破坏其“可持续发展”下去,并痛苦地背井离乡,到城市当工匠;冒死地背叛神学,把科学应用于生产,从而诞生了现代的工业文明。现在既然陷入困境,就要突破。而“可持续发展”,但求“持续”,不求突破,因此,是保守的,不是革命的。 二、革命的文化选择——变移式发展 既然“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那就要变移。所谓变移,是质的变换,即工业文明发生质变,变换成新质的文明。这个“质”由对资源的利用、开发为基础,变换成对知识利用、开发、创新为基础。因此,当下在发展模式上,要突破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用“变移式发展”来逐步取代“可持续发展”,逐渐让利用资源求发展,变换成利用知识求发展,以引导人类走出目前的困境。这种变移,主要表现为: 其一、人类活动的主导方式:从物质活动为主变移到信息活动为主。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都是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为主的时代,尤其是工业文明,把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到顶点,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其后期,信息活动频繁起来,但不为主。信息活动仍然为物质生产活动服务,处于附属地位。随着时日的推进,信息活动将变附属为主导,并有其自身的独立活动内容,而物质生产活动退为附属地位,为信息活动服务。 其二、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从经济活动为主变移到文化活动为主。信息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文化活动,包括科学技术活动、艺术审美活动等。在工业文明中,科学技术活动只作为物质生产活动即经济活动的要素存在,不具有独立自主的地位。现在的物质生产,正逐渐地成为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这种科学化趋势,必然使物质生产活动自身向科学技术活动变移,逐渐地成为科学技术活动的要素,科学技术活动变成了具有自身目的的独立活动和主导活动。此外,在工业文明中,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审美活动,尽管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点缀或闲暇消遣,但日见浓重,最终也将变移为人类活动的主导内容。这样,人类活动的主导内容就由经济活动为主,变移到包括科学技术活动、艺术审美活动等的文化活动为主。 其三、人类活动的空间:从地球展拓到太空。工业文明及其以前的文明,活动空间都在地球上。人类只有一个小小的地球,再发展下去,已难于承载人类的活动与消费。因此,人类从20世纪开始,就不断进行从地球迈向太空的探索,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这变移,不仅是活动空间的扩展与改变,也是活动内容的重大改变。如果说地球主要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家园,那么,太空将是人类从事科学技术活动,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场所,同时也是人类实现从地球分流、到别的星球生活、生存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