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恩格斯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揭“从弓箭的发明开始”,“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个论断的内涵极其丰富,可见竹文化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之早、之深。 中国猿人栖息在森林中,以树木、竹子为伴。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和研究竹子最早的国家。新石器时代(1万年——4千年前),在人类遗址中就有大量的竹子制作的生产、生活器具出土。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公元前6080——前5600年)保存竹的痕迹;余姚河姆渡遗址有竹席出土。(公元前3400年——前3000年)炎帝神农尝百草,创立中医,用竹筒装药治病;黄帝轩辕氏,用竹、木、石为武器,战胜蚩尤;春秋时郑国刑书刻在竹筒上,称为“竹刑”;秦始皇每日阅读竹筒奏章60公斤;秦代造笔以竹为管,晋代用竹造纸;《诗经》中,就记述了我国古代竹子的分布、特性、用途和经济价值;晋代(420年——317年)戴凯之《竹谱》是世界上第一部竹子专著,记述了70多种竹子的形态特征、生产习性和分布范围;宋代苏易简(976年——997年)撰《纸谱》;宋僧赞宁(10世纪后期)撰《笋谱》;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竹子利用方面的专著。这些重大发明有力地说明和推动了我国的历史和生产发展,也说明竹子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曾经撰写《中国科技史》的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用“东亚文明过去往往被称之竹子文明”来概括竹文化的地位。 素有“浙江竹库”之誉的龙游,今年,省政府评定为:毛竹之乡。春秋时是姑蔑国中心地,秦代太末县为龙游建县之始,至今已有2222年的历史。但“竹文化”一词开始使用之前,该地域一直被冠之以“姑蔑文化”的称谓。“竹库”成为姑蔑文化区最具影响的龙游竹文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作一次寻根探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978年8月,浙江省地质局的勘探人员在龙游志棠镇煤矿开采的石灰石中发现大熊猫牙齿化石,专家判断说,这颗牙齿化石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熊猫是生长在高山竹丛里,由此,可以推想,龙游早在遥远的历史年代就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可见那时的气候、自然地理环境是适宜喜温喜湿润的竹类植物生长,且具有高山、丘陵、河谷、盆地及平原的地形,为多种竹提供了先天的各自所需的客观条件。由于该地域最大的自然特点是山域极其广阔,造就了数以万计的竹林纵横连绵,犹如一颗颗硕大无朋的“绿宝石”散落在龙游丛山峻岭之中。 据国家林业部提供的资料表明:如今,毛竹林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8%,达32万多亩;境内有竹种16属56种,按其用途可分为材用竹、笋竹、观赏竹及杂用竹。几乎乡乡镇镇都有竹子生长,触目可见。 龙游人在这个富饶的竹乡生息、劳作、探索、创造,展现着龙游历代人与竹子共呼吸、同繁荣的悠久历史,且创造了具有丰富多采的地方特色的竹文化。 二 竹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与龙游的历史文化是一脉相关。据现有出土文物考证,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公元1992年于城郊的东华山汉墓中发现留有大量腐朽后的竹席印痕,这种有席纹的陶器皿盛行于商代。一件商代内圆底腹硬陶敞口罐,器物通体拍印席纹。另一件商代宽把匜形陶罐,罐上腹划钸竹杆纹一周,设把带流,系一件造型精致的酒具,成了龙游县竹文化源远流长的佐证物。而刻划这种竹子纹的工具亦是用竹片刻划的。1990年,龙南大垄口砖瓦厂出土的一件随朝青瓷盘口壶,该器物造型为饼足底,长长的颈部巧妙地作成竹节状,与竹器物天然浑成,釉色青翠,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效果,实乃一件完完全全的竹文物。 竹林,在古人眼里是一种清雅超凡之境。龙游后田铺出土的一枚唐代真子飞霜镜,就较完美地反映了竹林这个题材。这枚真子飞霜镜八出葵缘,龟纽。以龟纽头部所指的方向为上,左侧竹林下一仙人端坐操琴,右侧凤凰起舞;上有瑞云飘缈,半月出山;下为荷池,池内伸出一柄荷叶,圈住龟纽座。这样的造型设计,烘托了竹林那远离尘器超凡脱俗的洁净。类似例子枚不胜举。 深受世人注目的龙游古建筑,记录着岁月的沦桑和先人以竹的形象或以竹为题材的壁画装饰,使竹文明得以充分的展示。如志棠镇儒大门村的明代建筑——许氏居民,室内装饰清新典雅,建筑构件雕饰别具一格,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梁上两组斗拱,把华拱设计成为一外伸的霸王拳样式,在拳之上面用镂雕的手法精心雕刻了四根生机勃勃的竹子,在竹子顶端置一斗,牢牢地承托着花机上的金檩。还有后邵村的明嘉靖年间的建筑——雍睦堂,不仅规模大,且室内装修十分考究,造型别致。仅说该建筑的正门两侧立着高大威严的抱鼓石,光洁如玉;在须弥座的四角也没有忘记雕琢出维妙维肖的竹子图案。还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坞村建于明早期的绍衣堂,梁架结构庄重古朴,在主体建筑(第二进)明间前檐柱的雀替上雕刻粗旷的竹节形斜撑。另有建于清道光26年的三门源村叶氏建筑群,在单体建筑设计和总体布局及室内外的装饰均列为省内同类建筑之首。那门外墙上有生动的传情的戏曲砖雕,有象征吉祥的飞禽走兽砖雕,有寓意美好姻缘的蝶恋花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渔、樵、耕、读等神形兼备的人物砖雕。其中有身背竹编鱼篓、头戴竹丝笠帽、手持细竹渔竿的老渔翁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以及飘荡在阵阵波涛之中的竹逢船……同样,室内的木雕诸如窗花中的松、竹、梅;裙板中的梅、兰、竹、菊等,无不飘逸着竹文化的芳香。在创造值得自豪的地域物质文明时,也孕育了自成特色的竹文化,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