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比较教育,尤其是日本教育研究颇丰。教育科学规划的“六·五”、“七·五”、“八·五”项目中,日本教育研究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国内研究日本教育的人数也最为壮观。 之所以选择日本教育作为我国比较教育界研究的重点,乃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人口众多、资源贫乏是两国的共同特征。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不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再发展教育,而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以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日本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用200年才走完的道路。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值得借鉴的现代化之路。 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国的日本教育工作者首先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入手,进而深入到制度、体制、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各种专题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论著有:《当代日本教育概览》(朱永新、王智新主编)、《当代日本教育改革》(袁振国主编)、《当代日本高等教育》(朱永新、王智新主编)、《当代日本职业训练》(饶从满、梁忠义著)、《当代日本社会教育》(梁忠义主编)、《当代日本师范教育》(陈永明主编)以及《当代日本幼儿教育》(李永连、李秀英著)、《当代日本小学教育》(饶从满等著)、《当代日本授业教育》(钟启泉等著)等。除此之外,作为日本教育研究专家的梁忠义教授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相继推出了《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日本教育与经济》(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日本教育发展战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以及《战后日本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等数部著作。梁先生的研究,中心就是回答一个问题,即日本教育在日本实现现代化中的作用。这种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任何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不重视将教育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花大力气去抓的民族,那么在经济、科技上她也不会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搞清日本是靠教育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后,还必须说明同是位于亚洲,同样处于儒家文化圈内,为什么日本会在短短的100年时间里,从一个封建性的岛国,一跃成为科技、经济、 教育大国,这就必须从更深层次上加以挖掘。而张德伟博士的《日本教育特质的文化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正如梁忠义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指出的:本书“其特点不是侧重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日本教育,而是侧重从文化学的视野探讨日本教育的特质问题。”〔1〕这无疑使日本教育研究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一、本书的最大特色是从文化变迁与教育特质形成的内在联系上,阐述了日本教育的双重性格。 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日本教育,尤其是教育特质问题,在国内尚属薄弱环节,而《研究》一书则紧紧把握日本特有的起伏式文化发展模式和多元复合的文化结构,研究日本文化变迁的规律与其教育特质形成的内在联系。通过纵向的历史考察和横向的专题分析,剖析日本教育在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模式与结构上的特质,着力阐明了日本教育的双重性格,即教育制度上的等级性与平等性;教育思想上的集团教育与个性教育;教育行政上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德育上的儒教主义道德观与功利主义道德观。这种教育上的双重性格,在日本教育中还可以概括出很多,但最为典型的就是上述四组。用这四对特征可以说点明了日本教育的特质。 二、本书的研究是从局部到整体,着眼点虽然是文化阐释,但实质上是对日本近、现代教育史的整体研究。 《研究》一书可以说是一部日本近、现代教育史的研究。因为前面二章考察了日本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吸收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并使之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日本化”的曲折过程;第三章则考察了近代以来日本批判地摄取外国的教育思想,同时又继承本国文化传统,造成二者发生矛盾冲突,而后又在一定思想主导下达到融合的复杂过程。这是一种典型的历史研究。而且贯穿全书的始终是史论结合,通过从明治、大正、昭和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日本从闭关锁国到开放维新,从唐化、西洋化到“日本化”,即没有全盘“西化”也没有完全“日本化”,而是外国的和本国的教育思想和制度都发生变形或变容而相互交融在一起的过程,揭示了日本教育特质的历史形成。 日本社会本来是一个封建性极强的国家,正是在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引进先进教育制度的互动中,才最终形成了日本式的教育特质。当然,战前的国家主义、军国主义也是这种文化的产物。而在战后,日本正是在接受美国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化基础上,才最终建立起具有民主化特征的现代教育制度,才使日本真正走向了现代化之路。所以揭示日本教育特质,一定要从历史的角度,以史学家的眼光剖析她。因为像日本这样一个“杂合体”的国家,偏重于某一时期或某一个侧面,都很难说把握了其真实面貌。而《研究》一书正是从整体上,从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对象,并对这一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三、日本教育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应始终同中国教育的发展现实相结合,这样的研究才能具有长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