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00)02—0112—0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条件日渐充裕,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富而思乐,富而思文,富而思美”。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应运而生了。近年来,各大、中、小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规模不等、风格多样的广场。这些广场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雅致、自娱自乐的好场所,深受人民群众的赞赏和欢迎,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的象征和窗口,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对广场文化美学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广场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美学依据 “广场文化”这一概念,在具有辞书权威性的《辞海》中找不到它的条目。那么,广场文化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不是。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有充足根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把它放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文件下达后,全国各地的群众文化工作虽然有了加强,但城市、厂矿的群众文化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还很不适应。根据两年以来的实践,中共中央又批转了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城市、厂矿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中央认为,在加强城市、厂矿群众文化工作中,要了解城市、厂矿各行各业不同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群众对文化生活的不同需要,采取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多种形式和方法,把尽可能多的群众吸引和组织到丰富多彩的、高尚健康的文化娱乐、体育保健、学习知识技能等活动中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城市、厂矿群众文化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城市广场设施建设也随之崛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首先提出了“广场文化”这个概念,后来,又在他的著作——《社会文化论》中以“谈谈广场文化”为题,对广场文化、特别是广场舞蹈艺术作了一些基本特征的论述。于是,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这个大的范畴里不但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发展之快是其他文化艺术活动形式难以比拟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广场文化呢?笔者认为:今天的广场文化包含了广场建筑艺术和在广场上所开展的各类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内容,综合了专业文化、群众文化、体育保健等活动形式,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历史现象,它同样属于大文化的范畴。那么,广场文化是今天才产生和发展的吗?也不是。“广场文化”这一概念尽管确立较晚,然而,广场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却是与人类的物质生活相继而生的,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广场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广场文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使人有了语言,有了意识,有了创造工具的能力,并且在社会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最初的艺术。作为自由创造主体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在原始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互助合作的关系,在劳动中人类是作为自由创造的主体而存在的。”[1]在原始社会, 当人们获得较多的食物得以饱腹,或者战胜自然灾害得以安全生存的时候,总是选择在较宽敞的场地里,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跳跃起来,再现狩猎的场面,夸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这些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就是原始的广场歌舞的萌芽。正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谓“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短褐不完者不待之绣”,说明人们总是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很快就有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恩格斯曾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2]。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指出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生活需要(包括审美需要)的关系。人类最初进行生产并不是为了创造美,而是与实用相结合的,有用有益的,往往也就是美的。随着劳动生产和人类智能的发展、交易和社交的产生,人们在一定的场地中追求美,展示美,为广场文化的存在奠定了自然基础,也说明了广场文化的必然存在。 美的存在虽然以美感天性为自然基础,美的发展却是与诸多社会因素紧密相关。人类的产生,同时产生了人类社会,便发生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为的自然与自然之间的越来越复杂的联系。广场文化,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联系和物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构成了以美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正如狄德罗所说的:“美在关系”。可见,爱美和求生一样,是人类的本能,是天性。爱美和求生的过程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所以,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广场文化即是一种求美的社会现象。 广场文化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审美体验的艺术结晶,它与人们的理想、道德、情操、文化知识、审美情趣、创造能力等等社会因素相联系。我们知道,某一时代的广场文化反映着某一时代本质精神的美。那么,时代在发展,时代精神在变换,广场文化亦会随之更新。所以,广场文化必然要有发展的依据,就在于美是随社会、时代而发展的。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基础的限制,从广场的建筑到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都是比较单调的,广场大多用于集会、庆典等一些以政治内容为特点的活动。时至今日,由于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建设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特别是群众自发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日益繁荣,广场文化的内容之丰富多彩,广场建筑之宏伟精美,是以前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因此,广场文化的发展,即以社会在前进、美在升华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