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2日讯 记者赵腊平报道 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朝日前在该部举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座谈会上发言提出,近2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国家平均的经济发展速度,现在仍有巨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因此应当大力发展这一产业,把它作为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李源朝提出,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生产方式与精神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开始相互融合。比如说网络经济,它依靠物质和技术为载体,里边确实又有许多精神的东西。 他分析,我国现在的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特殊在它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他提出,目前社会上有两种文化产品,那些以经营性生产为主的生产属于文化产业,包括演出、音像、影视制作和出版发行等。另一种是以公益性为主的文化生产,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来使大众以直接消费方式获得文化艺术产品或文化服务。 李源朝提出,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本身的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从80年代到90年代,首先在最发达的美国、英国、日本,逐渐到各发达国家,都在加速发展文化产业。这种发展,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经济竞争、科学技术推进的结果。英国文化产业和与其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达到总就业的4%,产值超过总产值的2.6%并且发展很快。可见,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是大趋势。 他分析,过去的生产体制并不把文化活动划做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消费活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产业开始起步,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策,在关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里,把文化艺术生产的产值列入我国的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这是一个影响长久的决策。从那时起,文化系统就采取积极态度发展文化产业。但现在我们的文化产业还是弱质产业,产值不到国民总产值的1%。 据估计,其中最大的是娱乐业,就业人数也不到200万,产值超不过200亿。另一方面,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大的空间和优势,而经济发展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从这个行业的需求看,在21世纪初前20年的这个阶段,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增长要快于物质消费的增长。根据经济学原理,在收入增长的时候,人们物质消费增长慢,而文化、艺术、教育消费增长快。到21世纪20年代初,两种增长趋势会像喇叭口一样拉开,所以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谈到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李源朝建议—— 一是要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我们的发展规划,在下一个5 年计划里使文化产业从不到一个百分点发展到占GDP的1.5或者接近2 个百分点。二是要改革管理体制,要把经营性的与公益性的文艺生产分类管理。三是产业结构要重组。受体制的制约,目前文化产业生产主体单一,演出业大部分是国有事业单位,一小部分是集体单位,缺少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与条件。比如,城里院团多剧场多,观众不足;农村观众多,却很少人去演。这都是受了体制的限制,所以体制要逐步变为多元化的格局。其次是生产制作要进行产业化调整,形成规模型的技术生产制作方式。再次是资源配置。他指出,一些地区、一些品种,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其它资源都有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合理的政策调整。院团管理方式要改革,院团要企业化管理,不然我们的文艺产品和文化艺术生产单位就无法在市场经济中显示它的竞争力。 点评 文化,比如演出、音像、影视和出版等能够挣钱,是毫无异义的。但把文化当作产业,并要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个新的课题。这方面,文化部有关人士做了大量调研,并且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专家及官员云集。看来,文化像教育等一样成为产业并且成为新的增长点,并非信口开河。 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逐步由传统的经济型向知识型或者说新经济时代转化,文化作为一种消费,也随之成为人们的需求。因此,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应对加入WTO 之后境外文化对国内文化市场的挑战,成为人们注意的问题之一。 当然,尽管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已超过平均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文化产业要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恐怕还需假以时日,还要做大量转化工作,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培育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惟如此,才能不断地拓展其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为其成为增长点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