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姓多达6000个,人口绝大多数是汉族。其中李、王、张、刘、陈五个大姓有三亿五千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8%。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代表有血缘关系的种族,数目有限。顾炎武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二十有二。”(注:《日知录》卷23。)按周代宗法制度,祖姓由嫡长子继承,叫做“大宗”,其余诸子为“别子”,另行立氏,氏由其嫡长子继承,叫做“小宗”。其他诸子又要立别的氏。姓所以别婚姻,同姓不婚。“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注:郑樵《通志·氏族略》。)氏的来源比较复杂。“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注:应劭《风俗通义·姓氏》。)到了汉代,姓、氏不分,统称姓氏。顾炎武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注:《日知录》卷23。)一般地说,姓是固定的,子孙相传,有的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历史上改姓的事也常有发生。多数是政治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少数民族改用汉姓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多,文化生产水平较高,历史上统治者多数是汉人。少数民族有的也用汉姓。如瑶族有31个汉姓,京族有30个汉姓,裕固族有32个汉姓。北朝、元、清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其中个别开明的统治者主张讲汉语,用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鲜卑诸部99姓为汉姓。(注:《魏书·官氏志》。)洪迈说:“魏孝文自代迁洛,欲大革胡俗,既自改拓拔为元氏,而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以姓或重复,皆改之。”(注:洪迈《容斋三笔》卷三。)唐代大诗人元稹、元结,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宰相王珪,都是鲜卑后裔,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营州杂种胡人。元代廉希宪,父为维吾尔族人,其后人改姓廉。明朝蒙古族瓦刺部落首领也先的后人进入中原,即改为乜(miē)姓。清代统治者为满族,民国以后大都改用汉姓,如爱新觉罗氏改姓金,钮姑禄氏改姓郎,阿克坚氏改姓雷,等等。现代名人如作家端木蕻良,足球教练高丰文,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歌唱家胡松华,相声大师侯宝林,语言学家罗常培,人民艺术家舒舍予(老舍)等都是满人。著名历史学家向达教授是土家族人,翦伯赞教授是维吾尔族人,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相声大师马三立是回族人,著名作家和翻译家萧乾、京剧表演艺术家言少朋是蒙古族人,洗恒汉中将是壮族人,成都武侯祠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作者赵藩是白族人。他们都精通汉语,生活习俗与汉人无二,在不同领域造诣很深,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赐姓和贬姓 封建时代帝王权力至高无上,帝王的姓被看作国姓,至为尊贵。宋人编的《百家姓》以赵姓为首,而明人编的《皇明千家姓》则有朱姓为首。古代帝王常赐姓文武功臣,以示恩宠,造成姓氏的改变。西汉人娄敬,高祖赐姓刘,《史记·刘敬列传》、《汉书·娄敬传》所记只是一人。西汉大臣金日
,本匈奴休屠王太子,归汉后,武帝以休屠曾作金人祭天,赐姓金。(注:《广韵·侵韵》。)隋人尉迟崇与突厥力战死,文帝赐其子义臣姓杨。(注:《隋书·杨义臣传》。)唐代赐姓特多。如李勣,本名徐世勣李元鞨本姓丙,高祖并赐姓李;李光进本河曲部落稽阿铁族人,李抱玉本姓安,李怀光本渤海靺纮人姓茹,肃宗并赐姓李。李克用父李昌国本西突厥沙陀族人,名朱邪赤心,助唐镇压庞勋起义,懿宗赐姓名为李昌国。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本契丹人,大将军李多祚本靺纮酋长,中宗皆赐姓李。广西瑶族李姓特多,据说大都是唐王朝赐姓的结果。赵保忠本西夏人,名李继捧,宋太宗赐姓赵。郑成功本名森,字大齐,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南明唐王赐姓朱名成功。后虽恢复本姓,至今台湾及东南亚仍称他为“国姓爷”。 跟赐姓相反的是贬姓。封建统治者凭借政治权力,将某些叛逆者或表现不好的人逐出本姓,贬为别姓以示惩罚,同样会造成姓氏的改变。如东汉明德马皇后,其先人马何多曾阴谋刺杀武帝,事败被诛,深为忌讳,遂改其马姓族人为莽姓。(注:《汉书·武帝纪》注。)三国吴将军孙匡贻误军机,孙权责令其改姓丁,以别于孙氏家族,孙匡后人多未恢复祖姓。(注:《三国志·孙匡传》注。)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玄宗改其族人为厉姓。(注:《万姓统谱》。)被贬的姓往往含有恶义,愈演愈烈,几近谩骂。南齐武帝以叛逆罪杀东巴王子萧子响,并贬其姓为蛕。(注:《南齐书·武十七王传》。)梁豫章王萧综逃奔魏,武帝贬其姓悖。(注:《梁书·豫章王综传》。)梁武陵王萧纪谋反被诛,元帝贬其姓饕餮。(注:《梁书·武陵王纪传》。)隋时杨玄感谋反被杀,炀帝贬其姓枭。(注:《隋书·杨玄感传》。)唐高宗废王皇后和萧良娣为庶人,并贬王皇后姓蟒,萧良娣姓枭。(注:《旧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武则天垂拱四年杀起兵谋反的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并贬二人及连坐的皇族大臣姓虺。(注:《旧唐书·则天皇后纪》。)唐中宗时,成王李千里谋诛武三思,事败被杀,并贬姓蝮。(注:《旧唐书·太宗诸子传》。)唐玄宗先天二年窦怀贞畏罪自杀,朝廷戮其尸,并贬其姓毒。(注:《旧唐书·窦怀贞传》。)以上“蛕、悖、饕餮、枭、莽、虺、蝮、毒”都是含有贬义的字,以之为姓,显然是表示憎恨和侮辱,事过境迁,就都被废弃,没有对汉族姓氏的发展产生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