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类号〕K281/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6198(2000)02—0110—05 满族生活性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这是指它既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又有五光十色的外延。以往研究满族文化的学者,比较重视满族文化的横断面事象积累,但是应该这样认为,满族生活性文化是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不是简单的横向或纵向划分,即使在这个有机体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是均衡分配的。我们分析满族生活性文化的特征时,横向或纵向罗列,自然是一个极为省事的办法,但这并不能解决有关满族生活性文化真正实质性的问题。 笔者认为,必须找到满族生活性文化的根本矛盾,这一矛盾便是传承与变异。即世世代代的满族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相沿不绝地传承着生活性文化的同时,这些文化作为一种主体的对象化的存在,也在不停顿地发生着适应新的时代人文情况的演变。传承和变异作为满族生活性文化的根本矛盾,也是这些文化基本特征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 一、普遍性和共同性 衣、食、住、行是满族人民所需要的、普遍存在于满族人民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作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与人类共存亡,这是生活性文化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文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质上也就是诸多个体的力量和能力的社会化。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我们所叙述的满族生活性文化都是非常具体的、具有一定时空条件的、充满个性的一个个事象,正是这些具体的充满活力和个性的事象,组成了整体上的民族生活性文化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从纵向上分析,即从满族先民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到满族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来看,生活性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有其鲜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便有不同的生活性文化,这是生活性文化特殊性的表现。然而,在不同时代的满族生活性文化中,必然也包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诸如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无论肃慎人,还是满族人,都应该是完全相同的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满族先民,还是满族本身,在这些问题上的认知是一个逐步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大量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性文化的形成绝不是某一天或者纯粹由于偶然的因素产生的,在漫长的产生过程中,任何一种生活性文化,尽管它可能不够完美或不够深刻,只要是这些文化符合当时的社会生活,为本民族人民普遍认可和接受,它就构成了整个民族生活性文化汪洋大海中的一沙一砾而具有普遍意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满族人及其先民面临着不相同的环境,自然就会有不相同的问题。后人继承了先民原有的生活性文化,在社会条件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原有的生活性文化,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新情况,必然就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和增损,就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从横向上来分析,不同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生活性文化。然而,即使是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同样也包含着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内容。以服饰为例,服饰的产生与发展,同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生产状况以及文化、思想、道德、审美观念的演变发展,习俗的传承,周边民族文化的交流,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材料的更新密切相关。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它是一个流动着的、有着分明时代性、民族地域性、风俗性以及艺术性的综合文化现象。满族传统男服较典型的为长衫马褂,女服则为宽身长袍加坎肩,头梳“二把头”,戴黑色扇状头冠,脚穿高跟马蹄底或花盆底绣花鞋。旗袍早期宽大,后来渐渐窄紧,两侧开衩较高。与满族相邻近的蒙古族人穿袍衫,穿皮靴,扎头巾,戴黑丝绒绣龙平顶圆帽,喜用松石、玛瑙、珊瑚、珍珠做成发箍或头饰。锡伯族男子头戴毡帽,身穿大襟长袍,足登长统皮靴,女子着旗袍,宽缘边,齐腰小坎肩,红布头箍缀有银泡和珠穗。鄂温克族男女都穿绣有很宽花边的大襟长袍,女子长袍下摆宽大多褶,喜戴一种结有红缨的阔边毡帽,帽沿上翻。男女都扎宽腰带,穿皮靴。达斡尔族男子穿前襟下摆正中开衩的大襟长袍,戴动物头形皮帽,佩短刀,穿高统皮靴。妇女穿右襟长袍,腰系金银线腰带,在袍衫之外套深色绣花坎肩,扎头箍。比较上述几个民族的服饰,可以看出每个民族都不相同,都有各民族的特殊之处,我们仅从服饰上就可以判断是哪个民族。然而,仔细分析,又发现这几个民族的服饰又是如此相似,彼此之间存在着超越民族界限的共同因素。即无论哪个民族,身着服饰的作用无不表现为:1.这一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想意识;2.这一民族在一定时期对美的心理需要;3.为了保护人体。满族自然不能例外。 二、规律性和关联性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外显的生活性文化,无不在历史发展的阶段中,显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色,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显现出规律性和关联性的特征。在叙述满族生活性文化的种种事象中,我们常常会意识到一些生活性的文化现象,非常富有规律性和关联性。例如满族岁时节令文化中的饮食,在年末腊八之后要杀猪,民谚所谓“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在大年三十子时要食饽饽;正月十五食汤圆;二月二日食龙鳞饼、龙须面;七月五日食“包儿饭”,等等(注:吴正格.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8.86.)。正如《黑龙江外记》卷六记载的满族应节食品:“土人过节,上元汤圆、端阳角黍、中秋月饼,家自为之。”这完全形成一种规律,年年如此。再看看满族各个群体中婚丧嫁娶,程序和礼仪几乎都要经过一个模式。其实造成满族这些生活行为正是生活性文化的规律性和关联性特征。形成满族人在生活性文化中的规律性和关联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满族及其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宗教信仰、心理素质、思想意识和民间认同等文化特质;也包括形成并促使这些文化特质发展的文化环境以及文化特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形成规律性、关联性的生活性文化,决非一朝一暮之间的事。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妨从下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