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52所高校正在按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努力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课堂是主渠道。本文认为,在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哲学课的作用尤为突出,哲学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 所谓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的教育方式,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情感等基本素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文化层次、思想境界、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的品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入手,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从而全面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可见,提倡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文化素质的人就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文化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价值伦理体系。教会学生做人,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有知识、会思考、有社会责任感的品格高尚的综合性人才,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教会学生做人,这是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文化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我国历代在教育的根本问题上都曾有过偏差。有人说,古代的教育是教学生做官,“学而优则仕”,近代的教育是教学生做事,那么,我们要说现代和未来的教育应首先教学生做人,因为学会做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素质和基础。可是我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文革”以来,高等教育中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不少学生文化素质差,不懂如何做人,表现在人文知识贫乏,如对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人文精神欠缺,缺乏在本民族文化陶冶下所应具备的文化气质和品格,甚至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学生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和国家利益;只讲实惠,不讲原则,不讲道德,不讲精神。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做人的能力,实属当务之急。 哲学,被誉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深刻地体现着一定时代的特点及不朽的人文精神,要使大学生站在时代的最高点,把握时代的脉搏,审视自己,造就自己,必须学习哲学。因此,哲学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大学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哲学。另一方面,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理论准备不足,社会阅历较浅,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去教育他们才有可能使之成为合格的高层次的人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具有最强的人文价值导向性。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哲学课尤为重要。哲学课最能体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方针,人文社科课程都是教人以知识,教人以思维,教人做人的,哲学课着重于思维和做人两方面,它在人文社科课程体系中起着指导全局的作用。一个人即使他的知识很丰富学问很高深,但他在做人方面存在着欠缺,他也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人才,甚至可能是害才。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学习哲学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十分重视哲学,他在柏林大学讲座“小逻辑”的演讲中,曾经批评当时德国社会轻视哲学的风气,强调柏林大学要把哲学放在首位。他说:“我们这个大学既是大学的中心,对于一切精神教育,一切科学和真理中心,哲学,必须着重其地位,优先培育。”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也十分重视。在谈到自己的科学研究时,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是走不远的。从科学发展史来看,大凡对自然科学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很重视哲学和哲学史的学习。如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就酷爱哲学,大学毕业后,他在瑞士伯尔尼,曾和另外两位有志青年组织了一个名为“奥林匹亚科学院”的哲学小组,一起研讨哲学史文献,并称自己的相对论是由于特别阅读了休谟和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说:“从我个人的经历中,我的确深有体会: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一件宝贝,是一件锐利的武器。”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大学生对哲学及其价值存在着不正确地看法。因此,很有必要强调哲学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人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哲学能给人以智慧,为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更为深厚的智力潜能及条件。哲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文,其原意就是爱智慧,而爱智慧一直保持在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传统之中,在汉语中,哲学也有明智之意,被认为是一种透明的通理。而所谓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地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所以智慧就是被运用于生活的哲学。一个人不管读了多少书,如果除了一些现成的知识之外一无所能,不明智,不通达,不大度,是不能称为有智慧、有悟性的人的。一个人在思想上灵活地而不是死板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理解世界、认识问题,归根到底是来源于他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正确领悟和把握,尤其是对宇宙的普遍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领悟和把握。相反,一个人在思想上对世界(包括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片面理解,都源于他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无知。如果没有对整个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秩序及规律性的深刻领悟,没有对人的生态和心态内在联系深刻的领悟,就不可能造就自己。哲学关系到人的基本素质、整体素质的提高,坚定的信念,灵活的头脑,科学的思维,高度的综合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是做好各项工作(包括文理工各专业工作)的基础。这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都有赖于哲学水平。据1998 年2月的一份《南国早报》报道,有关一项调查令人振奋: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理想而且在各方面表现优越,不少用人单位称,主修哲学的学生训练有素,会思考和分析,并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各种认识领域和实践领域所共有的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如此,它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陈云同志说过:学好哲学,终生受益。一旦掌握了哲学智慧,一生都是比较聪明的人。毛泽东主席也曾多次提倡学点哲学,他身体力行,并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懂哲学,懂辩证法。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是如此。爱因斯坦曾说过:现代西方著名的物理学家,几乎都是哲学家。哲学与智慧创造、事业成功关系昭然若揭。同样道理,一个没有哲学智慧的大学毕业生,即使具备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为此,大学生应认真学习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哲学给人文精神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存在和发展。哲学本身所内含的探索和追寻精神,使人类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到哲学的功能“不是增加实际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也正是这样,使得人类面对物质世界时保有一份自由和尊严。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是以理性的方式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本质的,然而把握世界的本质是为了什么?就是以把握世界本质为根据来确定人的精神发展,进而为人的正当合理的生活提供指导。换句话来说,哲学就是要为人类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一个精神家园”。黑格尔曾指出:“一个国家没有哲学,就象一座雄伟壮观的庙宇中没有神像一样,空空荡荡,徒有其表。因为它没有可信仰的东西,可尊敬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哲学都是一种关于人的学说,真正的哲学家应该对人类的处境怀有深切的关怀。哲学这种价值是终极关怀上的、人文精神上的。它始终把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作为探索的对象,从总体上和从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结构、普遍形式和一般内容。作为这样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抽象和广泛普遍的理论体系,哲学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中,乃至在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都处于核心地位,起着统摄一切的灵魂作用,而这种作用则是通过给人们提供系统化的世界观、高层次的方法论和最宏观的价值观念等功能展现出来,发挥出来的。现实中不少人对哲学有不切实际的急功近利的幻想,一旦幻想破灭又转而认为哲学一无是处,这都不是对哲学的科学态度。的确,学哲学不可能直接导致感性经验和实证性的知识,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中对物欲的需求,无助于更多地把握股市行情,对花园别墅的仰慕及私家轿车的憧憬,但是这一切也并非远离聪明智慧和价值观念。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哲学仍然是哲学,它仍然保持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人文精神特质。2500年前是这样,2500年后也是这样,它始终探索着人类精神发展的轨迹,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指明正确道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