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阐述文化误读之前,让我们从纷繁的犯罪现象中摘取两个实例,以此作为阐释的参照。 例一。川西北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藏、回、汉等多民族聚居区,有部分县在历史上被称为“嘉绒藏区”。在这一区域内,有一种落后的习俗称作“爬墙墙”,即男女双方事前有所默契,一到夜间,男子便翻墙入室与妇女同居。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以所谓“爬墙墙”为借口,大肆进行流氓强奸等犯罪活动。1995年秋,马尔康县三名犯罪分子翻墙破窗入室将一名17岁的女青年强奸,案发后,三名犯罪分子在法庭上振振有词地声称,“爬墙墙是他们的习俗,这不算是犯罪。” 例二。1993年,湖北省汉川县公安局查处了一宗利用农民急于求富心理,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刊播假广告,以假中药材骗取农民邮汇款的系列诈骗案件。在一起骗购骗销案中,案犯李某被抓获后,竟对公安人员大发雷霆,理直气壮地声称:“我卖货,别人给钱,你们又不是工作人员,管得着吗?”另一案犯郑某更逗:“中央不是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吗?我干的这叫做众人抬一。” 以上两个实例,毫无疑问,行为主体实施了犯罪行为,它生动地反映了行为主体在对待文化上的选择态度。众所周知,文化犹如空气,无所不在。文化学家认为,文化是人赖以社会化的前提条件,人们创造了文化,也受制于文化。文化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日本犯罪学家间庭充幸先生在《文化与犯罪》一书中指出:“若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文化因素往往超越于其外侧的经济或政治因素,具有持久性,而且它渗透到心理、精神等人的内心世界,因而,文化常常超越时空,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个体的行为取向。”个人,无论他如何的超凡入圣,都将无可避免地受制于文化而为文化所选择。换言之,个体在行为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文化的体认和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有些能正确地选择文化情境,如此,他的行为就符合行为规范;有些则不能正确地选择文化情境,如此,他的行为就会失范,甚至产生犯罪。在这种情形下,他对文化的解读是一种误读。 在上述第一例中,行为主体在解读传统文化时,有意识地误读了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中的功能。他们在解读传统的时候,有意识地误读,以此逃避严惩,最终却为传统所吞没,走上了犯罪道路。这是一种有意误读。在上述第二例中,行为主体在解读现代法律文化时,囿于个人素质,对政策的理解(致富光荣,什么捞钱做什么)、法律的认识(不偷不抢不犯罪)产生偏差,从而产生了渊源于无知愚昧等的无意误读。 二 所谓文化误读,在文化学家看来,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人们在接触另一种文化时往往如此,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或“洞见”,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我们借用文化学上的“误读”概念,主要是指作为文化产物的人在解读自身周围的多元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异域文化等)时所产生的一种错误体认与选择,进而影响他个人的行为取向。在文化史上,有时候,误读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悲剧性后果。如20年代初,梁启超先生曾到欧洲游学,亲自体察了西方文化现状,回国后写了一本《欧游心影录》,认为西方濒临精神危机,几乎已是朝不保夕。因此,大声疾呼,要以中国的“精神文明”去拯救西方的“物质疲惫”,结果并未拯救别人,倒是国内崇奉国粹,热心复古的浪潮大大盛行起来,延缓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文化的不同而造成误会,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读。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因为它可以通过解释等手段加以消除。但如果汽车司机误读了红绿灯和交警手势的信息意义,那么难免会造成交通事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也常常造成误读,这种事例是屡见不鲜的。在个体的社会行为中,误读的一个直接或间接后果就是产生行为的失范,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地影响社会安宁。如对美国式民主的误读,就很容易使我们陷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而对异域文化中的性解放的误读,也因此使我们的社会产生了大量的性罪错现象(当然这并非唯一的原因),以致于卖淫嫖娼屡禁不止,屡打不绝,黄祸泛滥成灾。 三 误读产生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三个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 首先是文化的差异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尽管人类各种文化之间有其共同因素和基础,存在着普同性,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将来怎样,我们难以断言,但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总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当今世界,种族冲突不断发生,种族之间的战争连绵不绝,此伏彼起,究其实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导源于种族文化因隔膜和差异造成的冲突。 其次是行为主体的自身素质。如知识、阅历、教养、地位、道德倾向、心理态度等。众所周知,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了不同个体对同一文化的解读并非完全一致,这与文学作品欣赏时的情形大致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般的信息传播中,接受者对信息的曲解和误读是常见的事。接受者总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和愿望来理解信息的内容,在文化的解读中也正是如此,这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革命家看见排满,道学家看见淫乱,才子看见缠绵……。另外,大众传播的误导,也是产生误读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