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42X(1999)04-0137-05 一 从广义上讲,一切人类现象都是文化,包括生产技术,社会制度,习俗观念,等等。本文不涉及这种广义的文化,只考虑狭义的文化,定义文化为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过程所产生的,并以可记载可传播的形式存在的所有观念,包括学术观念和艺术观念。必须把如此定义的文化与它们的物质载体或物质形式加以区分。它们的物质载体或物质形式是指书报杂志,艺术制品,等等,本文称之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一定的观念与其物质载体的统一。文化产品并非一定是商品,只有当它们的生产和消费由市场机制决定时,它们才成为文化商品。 观念(无论是学术观念还是艺术观念)是文化产品的灵魂。它有三个特征:公共性、单件性、模糊性。公共性是指观念在被人们接受的过程中不具有排它性,一种观念被某个人接受之后并不排斥其他人也同样可以接受。在这方面,它类似于物质产品中的公共物品。然而,观念的公共性并不意味着其物质形式即文化产品也具有公共性。文化产品若可以被私人占有的话,就可能成为私人物品,如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如果它不可能被私人占有的话,就是公共物品,如城市雕塑等。 观念的单件性是指同样的观念,一旦由某个人首先提出之后,其他人再次重复提出便毫无价值,即使第二个提出者并非是抄袭前人而是自己独立形成了有关的观念。这是因为观念的公共性使得它没有必要重复提出重复生产,这一点是观念与一般的物质产品的重大区别。同时,某种观念的第一个提出者的创造性是无可争议的,但第二个提出者的创造性便难免有可疑之处。当然观念的单件性并不意味着其物质载体是不需要重复生产的。一部小说可以印成千上万册,一部影片可以有多部拷贝。 观念的模糊性是指相当一部分观念,其包含的信息是不清晰不确定的,因而其效用是不确定的。对单个的观念接受者,对整个社会,它是具有正效用,还是具有负效用,往往是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如不少文学作品,到底是属于人类的精华,还是属于社会的糟粕,往往同一时代有不同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看法,而不同时代的主流意见也往往差距很大。许多原先被看作是糟粕的禁品,在后来的时代却成为精品;许多开始被认为是优秀的作品,后来却被公认为平庸之作。 二 观念的上述三个特征,尤其是第三个特征,决定了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观念及其物质载体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比由计划机制来决定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首先,市场机制能有效地配置人类最稀缺的资源即生产新观念的能力。市场机制下各种文化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涨落,反映了消费者文化偏好的分布及变化状况,文化商品的生产者可以根据这种价格信号来决定生产什么文化商品。这就使文化商品生产者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能够用于生产社会总体上评价较高的那些文化商品,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例如,当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电影电视而不愿看戏剧时,通过这两类文化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就会有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向电影电视。消费者不同的文化偏好实际上就处于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竞争之中。通过这种竞争,那些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偏好将逐渐替代那些暂时的偶发的偏好,那些新颖的偏好将逐渐替代那些过时的偏好。同时,市场机制尊重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力,允许消费者文化偏好的多样性,有助于促成文化商品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在计划机制下,生产什么文化产品完全由计划者决定。即使计划者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所制订的文化产品生产计划也只能反映他们的个人偏好,无法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计划与公众的需求往往有不少距离。即使计划者愿意造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也会由于难以充分了解整个社会的各种文化偏好而无法使文化产品的生产适应社会的多样性需求,从而引起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坏的可能是计划者并非社会的精英,且又独断专制,则用计划机制来决定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将导致文化的灾难,文化大革命便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 三 用市场机制来决定文化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有助于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文化商品的市场和物质商品市场一样,同样存在着失效现象。这种失效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因观念的公共性和模糊性,新观念的提出者往往难以获得与其创造性相应的报酬,这往往导致有新意的文化商品供应不足。常有人抱怨文化商品雷同者多,缺乏新意。这固然与观念创新的难度有关,但观念创新的报酬偏低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基础理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创新不足,从业者人员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基础理论的公共性太强;成功的创新活动的外部正效用太大,以致不足以刺激足够多的人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模糊性也是导致社会对创新性文化商品付费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新意的文化商品其效用未必一定是正的,且其效用的大小也不是一目了然的。因此,在其效用未被消费者认可之前,消费者往往不愿充分付费。 失效的第二个方面是不能消除不良文化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本文定义不良商品为那种其消费将在增进消费者当期效用的同时妨碍消费者本人未来人力资本积累的商品。因此,不良商品是指那种在长期中将降低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的商品。按此定义,首先应把不良商品与废品区分开来。废品的消费完全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效用,而不良商品的消费还是会增加消费者当期效用的。也应把不良商品与次品区分开来。次品是产品质量不好的结果,质量好了便不再是次品了,而不良商品往往质量越好,其不良性越大。物质产品中最典型的不良商品便是毒品,其消费能给消费者带来即刻的快感,但长期后果是摧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香烟也可算是不良商品。毒品可称作强不良商品而香烟可称作弱不良商品。在文化商品中,那些鼓吹法西斯主义的作品可称作是强不良商品的典型,那些纯粹是诲淫诲盗的作品也属此列。如果不考虑不良文化商品判定上的困难,假定判定成本极低,则计划机制倒有可能消除不良文化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但在市场机制下,由于存在着消费者主权,生产者从盈利目标出发愿生产任何为消费者所需的商品,包括不良文化商品。因此,只要消费者中间存在着对不良文化商品的需求,市场机制就无法消除这类商品的生产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