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一直是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是在南斯拉夫地区被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成为欧洲主要的战场之一;而冷战后最大一场战争——科索沃战争又是在南斯拉夫疆域之内爆发的。 今天,南斯拉夫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之下,又一次经历着重大的国内政治变化,这预示着南斯拉夫将进入一个既能充分展示其能量、又必定遭逢艰辛的崭新历史阶段。 传统体制的“叛逆者” 在现代国际关系史和现代化转型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地处巴尔干一侧的南斯拉夫一直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是在南斯拉夫地区被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成为欧洲最主要的战场之一;而冷战后最大一场战争——科索沃战争又是在南斯拉夫疆域之内爆发的。 如果说到几十年前对传统计划体制和高度集权模式的“离经叛道”,南斯拉夫又是最早的“肇事者”。实事求是地说,是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当时被斯大林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革出教门”之后,最早开始了对新的管理模式的艰苦探索。 南斯拉夫之所以在国际政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是它所处的异常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地缘背景:南斯拉夫的宗教、语言、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同时又雄踞遍布崎岖山地的东南欧战略要地,为当今世界上所罕见;另一方面也因为南斯拉夫人民历来在大国关系扑朔迷离的历史重大转折关头的独特表现,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今天,南斯拉夫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之下,又一次经历着重大的国内政治变化,这预示着南斯拉夫将进入一个既能充分展示其能量、又必定遭逢艰辛的崭新历史阶段。 几周局势跌宕起伏 10月6日, 南斯拉夫反对派领袖科什图尼察以“南联盟新总统”身份在国家电视台发表演讲,随后,美、欧、中、俄等国政府对科什图尼察当选正式表示承认与祝贺。至此,连续几周来在南斯拉夫地区的动荡局势告一段落。 虽然这几周以来,南斯拉夫的形势跌宕起伏:支持科什图尼察的反对派群众与前总统米洛舍维奇控制的力量一度发生激烈的冲突和对峙,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主要建筑物曾经被焚烧起火,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话来说:“南斯拉夫的政治对抗达到了极点。”但是,南斯拉夫的这场政治危机毕竟是以和平方式得以结束。整个冲突过程中,军队恪守中立,一度暗示要使用武力手段的米洛舍维奇和以他为首的前执政党塞尔维亚社会党终于接受了宪法法院的裁决,并且向新任总统科什图尼察的当选表示祝贺。尽管形势还会有反复,但宪政民主毕竟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政治危机又不完全是一个国内过程。它几乎自始至终都与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首先是与各大国以及联合国发生着微妙的关系。 而且,南斯拉夫发生的政治危机,虽然有人民群众的自发参加,但显然又夹杂着某种程度的政治操纵和政治影响。南斯拉夫查查克市市长韦利米尔·伊利奇就承认,在危机中,他所指挥的一支2000余人组成的“突击队”既猛烈冲击议会和电视台,同时又假扮治安警察并与游行群众“亲如兄弟”的形象化表演,起了动摇武装人员的信心、给示威人群鼓动打气的作用。 科氏当选内外因素 在9月24日南总统大选结果公布之前, 米洛舍维奇和科什图尼察两人之间究竟鹿死谁手,连最大胆的评论家都不敢妄言。而且,就总体力量对比而言,米洛舍维奇还占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执政地位对于一场在宪政并不发达成熟的国家举行的选举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米洛舍维奇不仅精心组织了参与总统竞选的每一个细节,而且突然宣布提前大选,使反对派措手不及,以至于迟迟推举不出能代表所有反对党的候选人。同时,抗击北约侵略和科索沃战争之后的重建工作也确实给予米洛舍维奇很大的政治资本。所以,从竞选一开始,米洛舍维奇就占有主动地位。 但是,就科什图尼察来说,虽然过去10年中,他并不是反对党的主要领导人,从政以前的主要经历只是一个学者。但是,与招摇过市的其他竞选人相比,科什图尼察一向轻装简从,开着一辆破旧的南斯拉夫牌小汽车深入居民区。从政治上说,他既坚决主张维护南斯拉夫的统一,但又思想开明,作风民主;既反对米洛舍维奇现政权,又坚决反对西方所要求的把米洛舍维奇交往海牙国际法庭受审。他清新明快的风格显然在很短时间中博得了民众的好感。 也许,与科什图尼察个人影响与魅力相比,南斯拉夫的民意向背更是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早在50年代前期,南斯拉夫便开始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经过几十年体制变迁和发展经济的努力,到80年代,南斯拉夫已经是所有中东欧和东南欧国家中,经济搞得最活跃、生活水平相对较好的一个国家。但是,东欧剧变以来,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年均收入3000美元一下子跌到不足900美元, 连年的战争更是使得南经济陷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反对派抓住民众急于改变现状、恢复经济的心态大力宣传“南斯拉夫经济复苏的焦点在于米洛舍维奇下台”。因为只有米洛舍维奇下台,美欧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才可能取消制裁、恢复援助,南斯拉夫才可能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振兴经济、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