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稳定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霸权稳定论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而且是现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冷战结束后,两霸相争的国际政治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不少美国人认为世界是美国的单极世界,可以放手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霸权。因此,弄清霸权稳定论的来龙去脉对认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所谓美国单极霸权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霸权稳定论的理论结构 霸权稳定论是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leberger)首创,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加以系统完善的。 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所提出的“后霸权主义”是对霸权稳定论的修正,但在理论上却与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有很大差别。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是:霸权带来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霸主自我牺牲,霸权必衰,霸权丧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从理论上作进一步梳理,可以归纳为霸权的战略目标、霸权的运行机制和霸权的发展过程。 1、霸权的战略目标。 吉尔平指出:“只有在霸权存在的情况下,一种特殊类型的国际经济秩序,即自由经济秩序才能繁荣和充分发展。”金德尔伯格也强调开放和自由的世界经济需要一个霸主或主宰的强国。他认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长期化并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英国的霸权正在衰弱,英国已经无力保障国际清算系统,而美国则在到1936年以前一直不愿从英国手中接过这一责任。(注:(美)Charles.P.Kindleberger: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London,Allen Lane The Penguin Press,1973,p.28.) 照他们看来,自由经济制度是霸权的产物,没有霸权就没有自由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就是说霸权是为世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作用、顺利运转而存在的。对二者的关系,吉尔平又作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自由市场体系的出现和发展必须有三个前提——霸权、自由意识形态和共同利益。这三个前提并不是并列的,后二者是从属和服务于霸权的。 具体来说,没有霸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就无法运转。但是,有了霸主,自由市场经济也未必能顺利运转,这里有一个霸主国的价值取向问题,即霸主国是否具有自由的意识形态。因此,要使市场机制在国际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霸权国本身必须恪守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即“霸主国的社会目标和国内权力分配必须有利于国际自由秩序”。 共同利益是相对霸主国及其麾下的主要国家相互关系而言的。一方面,“霸主国家的经济可以发挥对世界经济的运转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自己的影响建立国际社会体制”。另一方面,“其它主要国家也必须对市场关系的发展感兴趣,霸权国家可以鼓励,但不可能强迫其它国家遵守开放性世界经济的规则”。(注:(美)Robert Gill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中译本,杨宇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87-88页,90-91页,93页。)当然,这种共同利益形成的关键还是在于霸主国的实力。除了霸主国要提供保证世界自由经济体制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国际公共商品之外,霸主国家还要做到:通过自身的成长壮大来显示市场经济的益处,以此来推动自由的市场经济在其它国家的发展;控制自然资源和原料、金融和资本来源、市场以及特殊技术,以便通过经济相互依存的机制来加强对国际市场经济的管理与支配;在几个举足轻重的经济强国之间进行斡旋与调停。 作为霸权保证自由经济发展的具体例子,吉尔平认为,在近现代史上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时英国把世界经济引入了自由竞争时代;第二次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导建立了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主体的国际自由经济秩序。 前者被称之为“英国主宰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后者被称之为“美国主宰下的和平”(Pax Americanna)。在英国和美国霸权主宰之下,国际社会从总体上来说享受到了安全与和平,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运转正常,世界经济有了极为顺利的扩张。 2、霸权的运转机制。在构建这一理论支柱时, 金德尔伯格从经济学中引进了公共商品概念。他认为,在国际关系领域里,同一国国内开放的市场经济一样,也存在公共商品。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公共商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建立在最惠国待遇、一视同仁原则和无条件互惠原则基础上的自由开放贸易制度;二是稳定的国际货币;三是国际安全的提供。 吉尔平认为,霸主国或领导者有责任提供这三类公共商品,并承担其全部成本。既然是公共商品,必然会存在“白搭车”现象,霸权国必须在意识到此的前提下,毫不犹豫地支付因提供公共商品所需的一切成本。日本学者山本吉宣指出:“霸主国为使自己建立的国际体系扩展到全球去,就不能不以承担成本费用的形式来作出自我牺牲。这既是霸权国恪守自由主义价值观念的体现,也是取得主要大国对其‘正统性’认同形成共同利益所必须的。”(注:(日本)山本吉宣:“国际体系的动态与稳定”,《国际政治》第82号,198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