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俄罗斯(苏联)为了追求战略实力均衡,在近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中,制造了数万枚各类导弹和核武器,对世界和平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俄美核裁军谈判断断续续进行30多年,在此期间还在暂停核实验、削减进攻性核武器和限制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进展缓慢,协议落实更是障碍重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并没有使俄美间的互信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双方对战略优势和实力均衡的追求依然如故。特别是美国克林顿政府重提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更使俄美之间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出现的战略缓和气氛骤然紧张,国际社会对核裁军的前景深感忧虑。 一、美俄裁减战略武器的曲折历程 美俄(苏)核裁军谈判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历经三个阶段达数百次之多,涉及战略进攻和防御武器的限制、削减及扩散三大领域。 第一阶段:共筑相互制约基础(1964-1972年)。苏联与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争取战略优势展开了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到60年代中期,美苏各自都已拥有数以千计的核武器,而且随着核技术的扩散,核国家的数量也在增加,世界和平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同时对两国经济,特别是对苏联经济造成难以承受的重负。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任苏共总书记后意识到开启核谈判之门已成当务之急,随即派葛罗米柯外长访美,与美国务卿腊斯克讨论防止核扩散问题。1968年7月,双方经过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第一份防止核扩散条约。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以“谈判时代”代替“冲突时代”。苏美在“实力地位”基础上,正式由“对抗”转为“对话”,并于同年11月正式展开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72年5月26日,双方签署了《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该条约经双方批准于同年10月13日生效。根据该条约及美苏于1974年7月签订的补充协议规定,每方只可在本国领土部署一处反弹道导弹发射场,每个发射场可部署100枚反弹道导弹用以拦截导弹,除此之外不得部署保护全境或其他个别地区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或其组成部分。条约还禁止研制、试验或部署海基、空基、天(太空)基或机动陆基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并禁止使普通防空系统具有拦截战略弹道导弹的能力。同年12月21日,双方在日内瓦设立“常设协商委员会”,专门处理该条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反导条约》目的在于限制发展、部署战略防御系统。俄美之所以签订这项条约,是基于“相互确保摧毁”的理论,即各方确保自身受到战略核打击后仍具有报复能力,致使双方都不敢首先向对方发起进攻。这项条约一签订,就被国际社会视为维护双方和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也是“两超”进一步就削减战略武器进行谈判的法律基础。 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经过长时间讨价还价后取得突破(1972-1992年)。1972年6月,在签订《反导条约》的同时,双方还签署了《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SALT-1)。此后又经过7年的明争暗斗和艰难谈判,陆续签署了《限制地下核武器实验条约》(1974年6月)、《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ALT-2)(1979年6月)等重要文件,双方的军备竞赛势头开始有所收敛。1982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分两阶段削减战略武器的建议,即首先把弹道导弹弹头至少削减1/3,之后谋求将双方拥有的其它战略武器也规定均等的最高限额。经过从美苏到美俄历时10年谈判,终于达成共识。1991年7月3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1),双方决定在2000年前将两国核弹头总数由2.1万枚削减到各自保留6000-7000枚。1992年6月16日,布、叶在华盛顿签署《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2),决定在2003年前将双方各自拥有的核弹头由6000-7000枚进一步削减到3000-3500枚。至此,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终于取得实质性成果。但这两项条约在提交俄美两国议会时遇到麻烦,迟迟未获批准。 第三阶段:美国向俄美战略均势和国际社会不断挑战(1993年至今)。海湾战争后,美国认为有必要研制战区反导弹防御系统,以便更有效地遏制像伊拉克等对美利益可能构成威胁的国家。1993年5月,美提出一项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主要采用分阶段多层防御系统,但担心受制于《反导条约》,于是提议与俄就区分战略性与非战略性反导防御标准举行谈判。在经济和军事实力无法与美抗衡的情况下,为保全《反导条约》俄被迫开始与美谈判。由于双方在非战略性反弹道导弹的具体参数上存在分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1997年3月俄美在赫尔辛基首脑会晤期间,美利用俄急于加入“七国集团”的愿望,将解决上述分歧与俄参加七国首脑会议、批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及开始第三阶段裁减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等问题挂钩,压俄作出让步。1997年9月26日,俄美终于签署了《关于区分战略和非战略性反导弹防御协议》,其中规定战略性导弹主要是指最高速度超过每秒5公里或射程在3500公里以上的导弹,任何不是用于对付战略目标的系统均属非战略性,不受《反导条约》限制。1998年8月,朝鲜发射一枚飞越日领空的三级火箭,据朝方证实其目的是将一颗卫星送上轨道,结果实验失败,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但此事却被美国官方所利用,大肆渲染朝对美构成战略威胁,成为其研制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的公开借口。1999年7月,克林顿签署国家导弹防御(NMD)和战区导弹防御(TMD)“部署准备计划”。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6月前做好部署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一旦总统作出部署决定,即在其后五年内部署一个有限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以保护美国50个州免受来自所谓“流氓国家”的有限袭击。根据该计划,美将在阿拉斯加州和本土西部部署一个由100枚(以后将增至250枚)截击导弹、卫星、先进的雷达和其它传感器组成的系统,来跟踪任何可能袭击美国的弹头,并在这些弹头发射后可能穿越大气层之前将它们击毁。美国会决定在2005年前向该计划拨款105亿美元作为研制和开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