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当前世界格局问题的研究,成了中外国际关系学界的热点,各种观点纷然杂陈。 关于如何描述当今世界格局对这一问题中外学术界有五种不同的观点。 1、单极世界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学术界——其中主要是在美国就有人提出单极世界已经到来的观点。这一观点虽然引起了很多争议,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学者坚持这种观点。如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现任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外政策教授的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对单极世界的看法就相当肯定。他在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一书中写道:“美国对手的垮台使美国处于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超级大国。”另一位美国国际问题学者威廉·沃尔佛斯也认为,国际体系明白无误地是单极,因为美国享有远比其他强国大得多的优势,这表现在经济、军事、技术和地缘政治等所有方面。美国天然权力优势意味着不存在为争夺国际体系领导权而进行的霸权竞争,因为没有国家会采取步骤与美国为敌,或是通过战争取得对于美国的优势。 我国学术界对单极世界的观点一度几乎全是持批评态度。但在科索沃危机之后,一部分学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999年第14期《世界知识》上刊载的一篇文章就表明了这一点。文章认为,我们过去分析世界格局的论据出现了问题。以往我们在分析美国时,过分地强调了其衰退的必然性,而忽视了其局部的上升性;过多地看到了其内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而忽视了其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在科技发展对当代经济的巨大影响这一问题上估计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美国经济正经历二战以来又一个繁荣时期,而强大的经济力量必然要反映在政治和军事上。文章的作者接着又分析欧洲和日本是否是抗衡美国的力量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美国同欧洲、日本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加深。但就目前而言,他们的共同利益大于他们的分歧。文章虽然未明确地说现在是单极世界,但其观点是十分明显的。无独有偶,庞中英博士在该刊同年第13期的一篇文章《“冷战后”的终结——论当前国际总体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文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庞中英认为,过去十年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美国左右国际事务的能力上升,二是西方的全球性获得巨大的推动力而加速发展。具体地说,嬴得冷战的美国和西方利用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煞费苦心地构筑起一种世界新秩序。在这一种新秩序中,美国是领导者、权力的平衡者和规则的制定者。美国没有挑战者。 2、单一多极世界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一个著名的观点。亨廷顿在有影响的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指出,目前,世界正处在一种单一多极秩序,美国的单极作用尚未巩固,因为其他角色正在寻求一种多极的选择。他说,“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种单极世界的努力,刺激了其它强国在争取多极世界方面的更大的努力。”他写道:“实际上,所有地区大国都在努力促进自己的利益,而这些利益经常是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的。一个时期,全球政治从冷战中的两极体制转向了单极体制,而现在,在进入21世纪的一种完整的多极体制之前,正趋向于一个或两个十年内的单一多极特点。” 3、多极化 这是我国学术界在世界格局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也在正式文件中支持这一观点。如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对于这一观点,我国有学者论证说:“多极化是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正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大国实力均衡化,及其反衬出的美国实力和影响的相对衰落。” 在西方,也有学者赞同多极化的观点,但论证的方式则与中国学者不同。美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理查德·哈斯就认为,世界正日益多极化,美国应当谋求符合自己利益的多极体系。他指出,单极、多极只是一种描述,它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权力的分配,而不是关于国际关系的特征和本质。一种多极世界可能是这样的,其中是若干敌对但却大体相当的国家彼此对立;另一种多极世界是由一批各自拥有重要权力的国家组成的,它们可以共同工作。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来说,适当的目标就是促进一种以合作与协调而不是以竞争与冲突为特征的多极体系。 4、一超多强 这一观点与单一多极世界的观点相似,我国学术界相当的一批学者持这种观点。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顾关福撰文,详细地阐述了这一观点。顾关福认为,两极格局彻底瓦解后,世界呈“一超多强”结构。这是一个从两极到多极之间的过渡性的国际格局,其特点一是从力量结构要素看,“一超多强”所包含的几大力量是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从70年代开始就有了美、苏、欧、日、中五个力量中心;二是从多极化的进程看,“一超多强”的出现既不是多极化进程的结束,而是多极化进程的深化;三是从力量大小对比看,“一超多强”是不平衡的力量结构。顾关福强调,鉴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新格局是在和平条件下逐步形成的,美国对多极化的发展起抗衡作用,多极格局形成要经过大国关系的反复调整,这种“一超多强”的过渡性格局将长期存在。而近年来在国际关系学界颇为活跃的阎学通博士在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则从国力对比和大国间的战略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阎学通指出,从冷战后的大国力量对比情况看,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几强的实力与美不在一个等级上,这种力量对比于90年代初就已形成。而1995年北约的东扩、1996年美日签署针对中国的《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同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导致大国间战略关系的形成。而这种战略关系的形成,标志着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一超多强格局的过渡已初步完成。阎学通还认为,科索沃战争并没有改变国际格局,而是对一超多强格局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