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一直是国际关系舞台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地区,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外交学院的外交学系和亚太研究中心与美国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王乐欣(Gaye Christofferson )教授合作,在美国驻华教育交流中心的资助下,于1999年11月8—9日举办了“跨世纪的亚太地区:问题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依阿华州立大学、奥本大学、加州州立大学蒙特雷分校、美利坚大学、波士顿新英格兰法学院的学者。中方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防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学者。 一、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会议首先对亚太地区形势进行了研讨。外交部前副部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杨福昌在会议的开幕式上指出,亚太地区是国际关系舞台上十分重要的一个地区,地区内的政治经济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亚太地区自冷战结束以来相当一段时间里,政治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间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热点问题得到了解决或缓解。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还需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到合理地处理问题的良好途径。一些中方与会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在政治上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为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尽管爆发了金融危机,但总体来看亚太地区各国都希望改善关系,国家间关系基本呈稳定状态。亚太地区多种力量相互制约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有的学者则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认为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国际环境是由大量的子系统组成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地区机构的形成带有明显的“自组织性”,冷战结构的特征依然存在,地区国际关系系统的演化是目的性和随机性的统一,由细小事件而引发重大问题的“蝴蝶效应”异常明显,地区内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如科索沃战争后所出现的“新干涉主义”,可能在亚太地区的一些问题中,找到动用的借口,地区军备竞赛也有加剧的倾向。与会的美方学者则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目前世界贸易、交流等已达很高的程度,国际分工广泛开展。全球化在政府主导下,具有某种政策的导向性。我们可以看到有形的社会经济现象,但还有无形的社会经济现象,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在重视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与此伴生的问题。亚太地区的发展,应将政治与经济结合起来,协调处理好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 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是与会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与会者认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经济增长快,经济合作广泛展开,经济发展呈良性互动,有的学者在分析中认为,新世纪亚洲的发展将改变世界经济版图。虽然金融危机给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是历史上罕见的。但过去的一年里,各种经济指标均已显示,东亚地区业已步入恢复和发展阶段。近年来,在经济学界管制学说向自由经济理论发起挑战,成为解救金融危机的反潮流思路。如马来西亚对资金管制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其经验值得深思和总结。下一世纪,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将会涌现出一些经济大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它们将改变世界经济的现有版图。可以预言,面向21世纪的亚洲,仍将是牵引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有的学者则认为,对亚太格局经济分析,预测要慎重。应该对地区经济危机根源和影响未来的因素进行渗入的研究。金融危机反应出全球化有很多问题,新的经济形势下,生产力上升,但未形成资本,货币投向股市,从而造成经济结构性问题。 二、地区机制化发展趋势 在讨论地区机制化发展时,学者们认为,冷战后区域机制化趋势加强,但应注意的问题是,区域合作不能干涉别国内政。经济上的区域合作是可行的,但在政治上要慎重。有的学者认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曾确定贸易自由化和技术合作两个方向,但更注重贸易自由化发展。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市场自由化的冲击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对此准备不够,手段不足,能力有限。由于高科技专业化,发展快,水平高,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转移的困难。APEC成员国应将增强人员和机构的能力建设、科学技术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等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通过设立金融论坛来加强国际金融体制,支持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APEC中由于主动权在大国集团,机制不民主化,问题很大,机制的调整过程不轻易能完成。有的学者则对亚欧会议进行分析,指出作为一个洲际非机制化的组织或论坛,它的出现体现了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亚欧会议确定了经贸合作、政治对话和文化交流三个领域的活动。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在政治对话中讨论国际安全合作,以便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三、大国关系与次区域形势 地区大国关系是会议讨论的重点。有的与会者认为,目前地区各种力量相对均衡,美国力量分散在全球,故在亚太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强势。有的与会者则认为,1997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出现很大变化,大国力量出现失衡状态,美国经济力量得到很大扩张。与会者认为,大国结盟的趋势有所发展,与北约东扩相呼应,美日安保加强,有人提出美日印加强合作的主张,地区大国有产生摩擦的可能。在东亚,一些热点问题有大国卷入的趋势,存在着发生军事对抗的倾向。由于大国在亚太地区最集中,它们都力图维持地区的和平稳定,保持现状,不希望出现大的变动,通过稳定带来经济的繁荣,努力维持正常的国家间关系,以便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大国间在探寻相互关系的定位时,可以找到利益的汇合点。大国应推行均衡政策,加强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共同负起责任来,有的学者主张目前大国关系应争取实现良性互动。有的学者则不同意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的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以前是这样,但现在不能以此来概括大国关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