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家不愿意谈论全球化 近20年来,全球化成了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它不仅是人们对最近20多年来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诸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的概括,也是人们对未来世界图景的预测。它不仅是学者们讨论不休的课题,也是大众传媒竞相炒作的热点,甚至已成为政治家们挂在口头上的话题。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尽管经济全球化可以说是全球化潮流中的主流和推动力,但经济学家们却显得很不愿意谈论全球化这个话题,相反,倒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哲学家们一下子变得对经济问题格外兴致勃勃。翻翻《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等经济学的主要期刊,几乎找不到全球化这个词儿。 经济学家们不愿意谈论全球化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全球化这个提法的感情色彩太过于浓厚。全球化的鼓吹者们将之视为普照世界的新福音,而在西雅图大街上示威游行的反对者们看来,它不啻是导致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的首凶。经济学家们却是一贯主张不要在研究中掺杂价值判断的。此外,经济学家还嫌全球化这种提法太过于空泛,他们宁可使用“世界经济一体化”(world economy integration )这种可以明确界定的术语。在经济学家们看来,公众所谈论的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逐渐不受国界限制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又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劳动力的跨国流动等几个方面。 这样一说,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学家来说完全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难怪他们提不起劲儿。无数经济学家作了大量关于商品及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经验研究,结论总是令那些喜欢畅想新世界的人们大失所望。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尽管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但距离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还远得很呢。 那些畅销书的作者说,我们即将步入一个“无国界经济”。但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国界对跨国经济交往的影响远远比人们想像中的程度深。像美国和加拿大这样两个国家,地理上毗邻而居,语言上毫无障碍,经济政治制度相同,基本上消除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按说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应该能够突破国界的限制,但一位加拿大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加拿大的两个省之间的贸易量,大约是加拿大的一个省与另一个同等距离、同样人口的美国州之间贸易量的20倍! 据说,随着现代化的通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层出不穷的金融工具创新,资本正在以光速在全球范围内穿梭流动。而且,从经济学逻辑上讲,国际投资相对于国内投资而言,其证券组合更为多样化,能够更有效地分散风险,或者说在同等的风险条件下回报更高,所以理性的投资者理应选择更多的国际投资。但是,令国际金融学家们一直困惑不解的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国际投资也比经济学逻辑所预测的少得多。费尔德斯坦(Feldstein)和他的一位学生所做的研究显示, 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存在着相当高的相关性,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储蓄和投资仍然是地域性的,仍局限在国界之内。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如果金融市场上真的已经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则各国间金融资产的价格差异应该趋于消失。奥本斯菲尔德和泰勒(Obstfeld and Taylor )从价格指标考察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根据抛补利率平价、实际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三种指标研究了自1870年至今的国际金融发展。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国际资本流动并没有呈现出明显和一贯的一体化趋势,而是一直起伏波动。同时,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国金融资产的价格还远没有实现完全一致。 如今,到国外留学或移民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你不断地听到身边的熟人和亲戚出国的消息,报纸上也充斥着教你移民到世界各地的广告。但是,从国际移民的角度来看,当前各国对移民普遍实行越来越严苛的限制,国际间人员流动的自由程度相比100 多年前可以说大大倒退了。不要忘了,当马克思从德意志移居英国,去大英图书馆里写他的《资本论》时,他根本不需要办护照和签证。 尽管跨国界的要素流动空前高涨而且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深,但从经济学的标准来看,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并未实现。所以对经济全球化的刻意渲染,无论是乐观地将之视为普照世界的新福音,还是悲观地将之视为充满神秘风险的百慕大或是导致贫富悬殊的渊薮,都多少有点“科学幻想”的意味。 顺便指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非直线前进,而是经历了一条高峰—谷底—高峰的“U”型曲线发展轨迹。 它的第一次兴起大致是在19世纪40年代,然后在1910年左右达到高峰,随后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保护主义政策影响而一蹶不振,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又重续新篇。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尽管二战之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快,但由于它们几乎是从头再来,所以大约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才超过20世纪初的水平。从那时起,经济全球化才真正迈上了历史的新台阶,并开始迅猛地发展。 全球化的政治背景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未能像人们设想的那样一泻千里,奔流到海,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的曲折和反复呢? 导致跨国经济交往无法充分展开的主要障碍乃是因为世界政治仍然划分为若干的民族国家。尽管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迅速成长为世界政治中的新角色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国家仍然是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角色。世界被国界分割为不同的板块,由此带来了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交易成本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信息搜寻成本、签约和履约成本等。 传真机、互联网和电话会议已经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不过,经济学家们仍然发现,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完全信息程度很深。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特定的小圈子之中,贸易量会比圈内人和圈外人之间的贸易规模大得多,比如在海外华人、犹太人和印度人等民族群体内存在着密集的贸易网络。这是因为小圈子内人们习俗相近、朝夕相处,形成了多次博弈,机会主义的违约者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并被逐出这种“圈子”。这一现象间接地证明,地理距离仍然对贸易有着较大的影响,因为人际关系仍然受到地理的限制。在一国的国境之内,人们更容易达成社会共识,同一民族的人们似乎天然地能达成默契。我猜想,这正是国内贸易比国际贸易更繁荣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