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刚刚两年,凯南就指出了二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是意识形态对立,而且这种认识很快就被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导人所接受。而如今,冷战已结束10年了,人们虽然普遍认为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与冷战时期不同,但国际社会却仍对什么是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莫衷一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讨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判断标准入手,论证三个观点作为答案:1、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在冷战期间曾发生过重大变化,由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2、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转变为美国称霸与部分国家反霸;3、中国作为反霸力量之一,在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中与美国战略矛盾有进一步深化的危险。 判断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标准 有些人认为,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是复合型的,其原因是看不清主要矛盾是什么。(注:“世界主要矛盾问题研讨会纪要”,《现代国际关系》1995年第4期,第2-43页。)既然是主要矛盾,就只能是一个矛盾而不能是几个矛盾。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可以有多方面表现,如冷战时的美苏争霸矛盾可以表现在军备竞赛、争夺第三世界、建立相互封闭的市场等不同方面,但逻辑上不可能同时并存着两个主要的国际政治矛盾。冷战结束以来很长时期,人们之所以对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看法不一,这与判断标准不一致有很大关系。为防止讨论成为无意义的文字游戏,我们需要明确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定义。 在这里我们将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定义为,在一个既定时期内,世界上主要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对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对外政策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个定义里,我们强调主要国际政治矛盾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特点:1、这种矛盾是主要国家间的;2、这种矛盾关系到这些国家的战略利益(由于“战略”的定义不一致,因此人们对于“战略利益”定义也缺乏共识。依据“战略”为“全局策略”这一通常概念,(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第1439页。)本文将“战略利益”定义为,关系国家全局的核心性需要);3、这种矛盾影响世界多数国家的对外政策。一个国际政治矛盾只有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时,才可视为是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国际政治中有多种矛盾,但与大国利益没有重要关系的矛盾是不会成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世界上无论国家有多少,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反映的是大国间的利益关系。目前世界上的国家已经很多,而且国家的数量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联合国1945年成立时创始会员国只有51个,到1999年9月共有会员国188个,另外还有3个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国。世界上国家的数量在54年里增加3.6倍多,国家间的利益关系也随之大量增加,但是决定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却仍是大国间的利益冲突,因为只有大国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对世界范围的重大问题构成影响。例如,冷战后,每年都发生几十起局部战争或军事冲突,但由于这些军事冲突没有发生在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因此就没有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在国际事务中,一种政治矛盾无论有何种普遍性,如果它不是大国之间的矛盾,那么这种矛盾就不会成为主要的矛盾。再例如,尽管广大中小国家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经常争斗,但由于这个问题与世界主要国家关系不大(中、美、俄、法、英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与日本又常年保持着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此非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不可能成为联合国改革的主要矛盾。边界纠纷和种族冲突也是普遍的国际政治矛盾,但是世界主要国家间在这两方面没有严重利益冲突,因此也构不成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大国间的利益冲突是多方面的,因此大国间的矛盾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非战略性利益的冲突是不会成为它们之间的主要矛盾的。例如,冷战后意识形态分歧仍使世界主要国家在人权问题上产生了矛盾,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在冷战后并不关系到大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不是世界主要国家所关心的战略利益。尽管大国在国际人权问题上龃龉不断,但这并没有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又例如,大国对人权状况改善的关心程度就远不如对战略武器扩散的关心程度。1998年印度与巴基斯坦核试验后,世界主要国家都对它们施加了压力,五个核大国还发表联合声明,不承认它们的核地位;(注:“五个核大国今天就印巴核试验发表声明”,美联社日内瓦1998年6月4日英文电。)而当1999年印度尼西亚发生攻击华人和东帝汶人的人权问题时,世界主要国家多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人权问题只有与大国的战略利益一致时,才能引起它们的重视。1999年科索沃事件和东帝汶事件都关系到人权问题,而美国对这两个事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政策就是例证。科索沃问题关系到美国主导世界的战略利益,因此美国领导了在科索沃的战争,而东帝汶事件对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利益不构成重大影响,因此美国就不愿向东帝汶派兵。 无论大国间的矛盾与它们的战略利益有什么密切关系,如果这一矛盾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影响,那么这一矛盾也难成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一般讲来,大国之间的任何矛盾都会影响到中小国家的对外政策选择,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所不同。那些影响面较小的矛盾就不会成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以核战略为例,世界主要国家在预先打击战略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战略的问题上有重大分歧,而且这关系到核大国的战略利益,但是这一问题在冷战后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政策影响有限,因此核战略问题本身还不足以成为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中小国家都已采取了无核政策,到2000年3月已有187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它们对于冷战后的核战略问题并不太关心,它们关心的是防止核扩散问题,是如何保证NPT的贯彻和执行问题。90年代初期,俄国重新恢复预先打击的核战略,这在世界上并未引起强烈反响,而1999年美国国会拒绝批准CTBT条约则引起了该条约成员包括美国盟友的反对。 上面我们以反论的方法确立了判断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标准,下面我们可根据这三项特征标准检验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冷战初期三个时期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人们对三个时期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是有共识的,因此如果三个时期的主要矛盾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三个特点可以作为识别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