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强多弱的战略格局继续向印度倾斜 南亚总面积不到42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总面积的3%。其中印度是南亚的“超级大国”,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面积为80 万平方公里,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三国的面积加起来也不过35万平方公里,而不丹和马尔代夫则是“袖珍国家”。幅员的巨大差异是南亚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地理分布来看,印度居于次大陆的中央,其他国家则分布在它的周围。除了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与印度隔海相望之外,其他国家都同印度接壤。 近年来,南亚地区的形势不断朝着有利于印度的方向发展,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从政治上看:印度瓦杰帕伊政府相对稳定地控制着国内的政局。巴基斯坦发生军事政变后,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乃至制裁。斯里兰卡国内民族问题严重,政府军和泰米尔猛虎组织之间的战斗持续不断。孟加拉国的政局也很不稳定,反对党不断组织罢工、罢市、要求现政府下台。尼泊尔的政局也因首相的辞职而处于变动之中。 从经济上看:印度实力雄厚,约占南亚经济总量的77.5%。(注:香港《亚洲周刊》,1999年12月14日)如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它已经名列世界第五位。不久前公布的2000~2001年度的财政预算表明,印度将推出加速经济改革的有力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放宽外资在电信和保险业的投资限制,整治贪污腐败,努力减少贫困和失业。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计算机软件业异军突起,为印度经济的产业升级和出口带来新的推动力。印度经济在相对平衡运行多年之后,现已进入“提速阶段”,今后若干年有望达到年均7~8%的增长率。印度已经提出,力争使21世纪的最初十年成为“印度的十年”,使印度成为“新世纪的新印度”。(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11期,第10页)而巴基斯坦目前经济十分困难,外债负担沉重,外资流入剧减,工农业生产低迷不振,出口创汇严重受挫。 从外交上看:去年5月间, 印度同巴基斯坦之间发生了世人瞩目的卡吉尔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印度政府的外交谋略和驾驭危机的能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同情。印度在处理同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关系的问题上,它也表现出政策的坚定性和灵活性。印俄关系不断巩固,两国战略默契有所加强,军事关系持续发展。印美关系明显进展。美已委婉表示,可以理解印度的“安全关切”,间接承认后者为事实上的有核国家。美国表示将对印度的国际地位“予以应有的尊重”,甚至还表示,“印度应该和巴西、日本一道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美国助理国务卿因德弗思表示,“在21世纪议事日程的几个首要问题上,美国和印度的利益正在相互靠拢”。(注:美新署散发的文件,题为《因德弗思阐述总统南亚之行的目标》)在克林顿刚刚结束的印度之行中,印美签署了《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框架性文件,双方同意建立“政治上有建设性、经济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关系”。(注:《人民日报》,2000年3月22日)在对华关系上,印度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多次表明“中国不是印度的威胁”,并希望“同中国建立友好合作、睦邻和互惠的外交关系”。(注:印度外长贾斯吉特·辛格语,见香港《南华早报》,1999年11月24日)印中高层互访正在恢复,标志着两国关系得到缓解,逐步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印度在发展同英、法、德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上也有较大进展。 二、两“核”相争的战略态势不断深化 由于南亚特殊的地缘关系,小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作用十分有限。1998年,印巴两国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在这种背景下,印巴之间的核对抗成为危害地区安全的主要因素。 印巴之间的核竞赛早在70年代即已开始。1974年印度爆炸第一颗核装置后,一直在进行核技术的开发。经过多年的积累,印度已经拥有数量可观的武器级裂变材料。1998年5月, 印度人民党上台后迈出了“实施核选择”的步子,在不到三天内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印度的核试验对巴基斯坦造成了直接威胁,巴为了对付印度的军事压力,也进行了6 次核试验。 尽管国际社会对印巴两国的核武器化施加了巨大压力,但已不可能使它们“退回”到核爆前的状态。1999年8月15日, 瓦杰帕伊在庆祝印度独立纪念日时宣布,“烈火2 型”中程弹道导弹将正式纳入印度的武库。印已启动射程达5,000公里的“太阳神”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 巴基斯坦发展的运载工具主要是“哈塔夫”和“哈里”系列导弹,其中的最新型号射程达1,000公里,可对印度境内的许多目标构成威胁。同年8月16日,印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奇丹巴拉姆宣布,印度可设计制造任何类型和当量的核武器,并首次宣布印可制造用于战术打击的中子弹。次日,印政府公布“核原则草案”,宣称要实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政策”。(注:印度《印度快报》,1999年8月17日)巴基斯坦也表示, 它将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尽管目前印巴发生核对抗的现实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由于技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核失控局面。特别是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持续不断,不能完全排除彼此之间因冲突升级造成的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性。 三、三角交错的战略关系出现新的调整 (一)中印巴关系 进入90年代以来,在中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印关系出现了明显改善,双方在双边关系及不少国际性问题上达成多项共识。但1998 年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并以“中国威胁”作为其借口,使两国关系遭受重大挫折。现在,两国政府从各自的根本利益出发,都在努力改善双边关系。特别是在科索沃危机以后,中印在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中共同语言增多,彼此接近的引力增大。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南北关系、人权、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中印有很多共同语言。中印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反对由一个或少数国家主宰世界并对其它国家发号施令。中国和印度都认为,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在人权问题上,两国都认为发展权是人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权在法律上来说属于一国主权之内的事情;双方都抵制少数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不赞成某些西方国家以经济制裁为手段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