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稳定是一个国家在所处地区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一百多年来,东北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一直是多种矛盾的冲突与交汇之处。冷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极对抗的终止,该地区的稳定局势发生了重大改观,和平与合作逐渐代替了冲突与战争。中国是该地区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日本是该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东北亚局势的发展与中日两国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同时保持这一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对于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极为重要。但是冷战后的东北亚仍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可以预计,进入21世纪后,这一地区的形势仍将是复杂多变的。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日本政治大国步伐的加速,在下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日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会相对上升,中日关系的走向将成为该地区稳定、安全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世纪初,落后的中国和各列强之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现在,在亚洲的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个强大中国与一个强大日本并驾齐驱的现象,这是史无前列的。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由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所决定,中日两国在战略利益上具有客观的一致性。中日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方的共同利益, 和缓和缩小双方的差异和分歧,无论在双边的经济、政治领域,还是在地区和国际的多边领域,都进行广泛的合作,这既符合中日双方的战略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战后,日本由于在军事上一直从属于美国,在对中国的关系上也采取了追随美国的立场,所以中日关系时好时坏。五、六十年代的中日“民间外交”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打下了基础,1964年中日双方就互设贸易代表机构问题达成协议。七十年代初,随着中美的接近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日本各界要求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呼声日益高涨,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中日关系的发展较为顺利,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都有很大的发展。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日本追随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但此后不久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中日关系逐步恢复。冷战后,日本和西方国家一道采取了孤立中国的政策,但由于日美关系的重大变化,日本在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的过程中,不愿再充当随声附和的角色,所以日本又采取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立场,首先恢复了对华援助和实现了高层互访。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和中国总理李鹏实现互访,双方共同确认,要在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基础上,面向21世纪建立长期稳定和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两国世世代代的友好。桥本首相访华前期提出了对华关系四原则:相互理解、加强对话、扩大合作、形成共同秩序。李鹏访日时也提出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对话,增进互相了解;互利互惠,发展经济合作;面向未来,实现世代友好。1998年7月,小渊惠三出任日本新首相, 他明确表示日本外交“应采取日本自己的立场”,“不能没有独立性,只是一味追随美国”。他在施政演说中表示,日本和中国必须进一步开展着眼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只限于双边交流。1998年11月底江泽民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在历史上首次访问日本,中日两国发表了“联合宣言”。 构筑面向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存在很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但也包含着不稳定的因素,中日双方应从21世纪的长远观点着眼,从中日双方的战略利益出发,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亚洲,给广大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在今天的日本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否定侵略历史的思潮,少数政治家全然不顾战争中深受其害的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创伤,不时发表否定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的言论,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上将对中国的“侵略”改为“进入”,1985年中曾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996年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还炮制了美化东条英机形象的反动影片《自尊》。这些都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998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访日时指出,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正确走向未来。中日双方在“联合宣言”中指出,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方在宣言和会谈中首次承认过去对中国的侵害,并再次向中国人民表示深刻反醒和道歉。我们希望日方信守自己的诺言,这样既有利于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发展中日关系必须摒弃冷战思维。近几年来,冷战思维继续在中日关系中产生负面影响。冷战结束后,世界已进入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时代,经济因素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流,它不仅在一国国内政治中作用上升,在国与国关系中的作用也在上升,中日双方应准确地对对方的发展方向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抛开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陈旧观念,否则中日关系将陷于难于发展的“冷战思维”之中。随着中国进一步走向开放和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它们顿起无端疑虑,大谈“中国威胁论”。面对中国的日益崛起,日本也深感不安,表现在对华关系上,既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又多方遏制中国的发展进程,这是九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对华政策的基本点。日本在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时往往和政治挂钩,并严格控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1996年日美之间再度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并把矛头对准中国和朝鲜。1997年1 月桥本首相出访东盟五国,他一方面呼吁支持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建设性成员”,另一方面又试图利用中国与东盟的矛盾和分歧,联合东盟制衡中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精神,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坚持同本地区所有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已经并将继续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作出贡献。我们希望日方在对华政策上,克服冷战心理,增加理解与信任,抛弃冷战思维和冷战思维指导下的行为方式,这是东北亚长期稳定和安全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