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一词是8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流行开来的。当时,它开始取代“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跨国化”(transnationalization)、“一体化”(integration)等术语,用来描述跨边界的人类互动不断强化的趋势。全球化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方面面的变化。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和不同立场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如何对全球化作出合理的评判,面对全球化,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是中国在新世纪初必须作出的应答。 一、评判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开始的全球化以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世界性发展为主要内容。从50年代开始,全球化因新科技革命而有了实质性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国际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革命和以苏东剧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变革,使全球化进一步加速和强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强大而无所不在的力量,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注:1999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第29届年会的主题就是“负责任的全球化”。1999年12月20日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的两大趋势。)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注:从互联网上可查到有关全球化的文献达4万多篇。 )对全球化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取决于对全球化持什么样的判断。我对全球化有三个基本判断: 1.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趋势 如果说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the Peace of Westphalia )标志着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古代国家间关系的终结,从而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那么,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大量非国家角色(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各种政治运动等)的出现,意味着跨国关系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全球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5世纪末从欧洲开始的全球化以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世界性发展为主要内容,可以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的第一阶段),从50年代开始的第二阶段全球化到80年代后半期进一步加速和强化,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实际上是这一变化的集中体现。这可以从以下事实得到说明: 首先,尽管世界存在多样化的现实,但世界正逐渐变得越来越紧密,距离日益缩短。全球化当然不是“均质化”(homogenization),但国家与国家的界限变得模糊,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正日益相互渗透。“天涯若比邻”正成为人们的一种切身体验。 其次,国际社会正经历这样一种变动, 即从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到跨国—分叉—全球体系(transnational —bifurcated—global system)。国际体系以国家为中心, 而跨国—分叉—全球体系则是国家中心和多中心并存。 第三,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构成的社会视为宏观社会(the macrosocial), 把不同规模的次级民族生活共同体称为社会(the social),而把地方的、局部的居民聚合看作微观社会(the microsocial)。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宏观社会变成全球社会,社会则由包括民族在内的更多中间层次构成,微观社会仍是地方的和局部的,但通过自身的全球化,正受到宏观社会越来越多的渗透。 第四,民族国家作为社会生活管制中心和身份确定者的地位经受挑战。同时,国家内部不对称的相互依存增强了,这种不对称有时会导致民族社会的解体,如南斯拉夫和俄罗斯。 第五,民族国家体系也部分受到侵蚀。这主要是因为跨国角色力量的上升,以及建立在领土和民族基础之上的体系和以跨国社会力量为基础的体系之间日益增加的矛盾和冲突。 2.全球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视角 全球化既是当代世界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又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和政府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基本出发点。正如意大利学者M.I.康帕涅拉所说:“全球化不是一种具体、明确的现象。全球化是在特定条件下思考问题的方式”。(注:[美]康帕涅拉:《全球化:过程和解释》,梁光严译,《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第7期。)理解全球化, 就要分析全球化与以下几个趋势的关系: 首先,全球化与区域化(regionalization)的关系。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地区化,并且由地区化所带动。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世界上相当一部分贸易活动是在这三大经济区内进行的。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有相当的地区性。正如有人比喻的,全球化是一种离心运动,而区域化是一种向心运动。 其次,全球化与一体化(integration)的关系。 全球化是一种整合力量,具体表现为国际组织数量的增加(现有国际组织中,95%以上是二战后出现的)和作用的增大(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跨国公司在冷战后作用大大增强);表现为国家间联系程度的提高(国家间有形和无形的疆界正日益消解,国家间的一体化从理想变为现实);表现为世界各国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的某种趋同;表现为全球问题的形成和全球治理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