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合作是国际政治领域两个包容性的问题,也是一对最主要的矛盾。整个国际关系史就是一部冲突和合作并成与交替、相互促进与转换的历史。这是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状态,也是一种常态的性质。没有绝对意义的冲突,也没有绝对长久性合作。冲突的目的是竞争者为了获得更合理更有利的合作关系,在冲突的过程中会酝酿着合作机会、动机与具体设想、安排;合作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竞争。行为体利益的不均,发展不平衡又会以冲突的形式爆发出来,以重新调整关系。从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看,正是冲突才推动了战后大国间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互动才形成了具有制度意义的规范关系,并最终改变了国际体系原结构的功能。 国际合作就是两个以上的国家行为体,根据它们的相近的国家利益需要,通过政府间协议,形成共同的政策,协调相应的行为,承担必需的义务与责任,获得相应的权力与利益。 但在现行国际体系下是否有真正意义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间的合作,合作能否带来永久性和平与安全,合作的基本前提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上,国际关系学界一直存有争议。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国家间关系调节的主观能动效用和战后和平与经济发展趋势的历史与理论意义,涉及到大国间互动及其政治过程如何定位,以及它对国际关系发展趋势的影响。 一、合作动机的现实主义分析 大国在国际体系中面临的目标主要是两个,生存与发展。因此,大国对外关系基本政策原则也取决于这两个目标的协调。合作的动机来自于达到这两个目标的现实需要与相应环境的条件。在国际无政府的环境下,大国要确保安全生存,主要依靠本身军事、经济实力,但在战后的环境下,虽有西方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但东西方的军事对抗性依赖带来的威胁却是随时可以感觉到。因此,为解决威胁问题,首先是两极各自内部的广泛紧密合作,形成统一政治领导与军事指挥协调系统;第二,由于具有全球性毁灭力的核武器、先进的导弹与现代的快速反应和动员能力,这使得两大集团陷入了要么共存,要么共亡的选择之中。为避免后种选择的产生,两集团不得不采取了节制态度,为了战略安全,政治合作与协调相应得到了加强。这也是一种不同于二战的“拼到底”的冲突形式,而是共存冲突模式(注: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173-174页。)。 与这种跨东西方界线的安全、战略合作不同的是,冷战期东西方的经济合作基本没有形成,原因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还实行着一条非开放式的中央计划性的经济体制,形成与世界市场不相溶合的经济运作与流通方式。但东方国家内部同样有经济合作组织,以弥补这些国家经济的供应不足。同时,西方国家在政治安全实现广泛合作与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在商品资本、技术的跨国流动规模效应带动和通讯、运输条件现代化条件下,经济合作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说明,战后的安全与发展两大目标的环境与技术变化,成为合作积极发展的有力动机。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就能够获得达到这种目标的利益。 冷战以后,总体上这种合作的动机就显得更为强烈。 首先,在安全上,大国间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紧迫性的军事威胁,全球性大战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点。这种生存威胁的降低,可能产生两种效用:西方大国间的安全政治合作的凝固性会溶解;东西方大国间战略控制合作将不再具有全球性稳定与管理的意义。这种大环境改变的最初的发展证明了后者,但否定了前者。西方大国间的政治、安全合作并没有松懈下来,而是得到了加强。 美俄之间的军事控制合作的意义、重要性随着后者的地位的衰落到降低,政治合作与协调的一致性趋于减少。为此,俄罗斯迟迟不愿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中国与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合作中的地位也相应大幅度降低。但国际关系的合作对局通常都是一再重复的。一方行为体对另一方行为体合作行为的背离,就会产生一种反击与报复。同样,冷战后初期的东西方大国安全、政治合作度的降低,又会促发新的不稳定源。为此,东西方大国又会重新产生合作的动机。同时,在全球的一系列新增生的跨国界社会问题,国际危机的控制,和平的维持,国际规则与制度的完善、发展,国际机构的顺利运作都还有赖于大国间的全面合作。对于其它大国来说,在威胁因素削弱的条件下,政治安全合作面与范围就显得更加广阔了。它们可以从国际政治与权力的重新平衡角度出发形成非结盟式的合作关系,牵制霸权大国;也同样根据经济自由化与政治相对和谐的趋势,淡化昔日因地缘政治、集团结盟与势力范围划分的限制,愿意共同解决一些长期无法处理的地区不稳定源。 其次,在经济发展目标上,由于非西方大国都已实现改革开放和与世界市场接轨,政治上与西方对立或互不往来局面已经不存在,文化与人员交流的全面进行,经济制裁或法律限制的取消或调整,各大国外交重点更多地倾向于争取市场份额和合作项目上。国际性经济合作得以全面展开,一方面是这些过去与西方没有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商品经济基础薄弱,管理与产业技术均落后,同时,劳动力资源充足且廉价,商品市场庞大,它们急需通过吸收外资与加强贸易关系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与技术水平的改造,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及丰富国内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西方大国也希望在其地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到新兴的大市场去寻找商业利益,利用当地的廉价的劳力和资源,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和从这些大国进口适销对路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世界经济原先分割的市场又回归到大一统,经济相互依存在加深,从而可以通过这种互补的经济合作关系,保证大国的利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