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全球化以经济为中心,逐渐向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扩展。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试图把自己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乃至文化推向全球,谋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全面霸权,并按照自己的战略需要构建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又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同时,应当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全球化进程中西方霸权的影响,坚持不懈地进行反霸斗争。 一 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包括客观现实、主观战略,以及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发展进程三个层次的内容。(参见张世鹏等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第5页)然而,无论从哪个层次上讲,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都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地位,是被“卷入”全球化浪潮的,不得不按照西方国家制订的规则,加入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游戏”。就客观现实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尽管如此,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这一进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仍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地位和被动处境也要有准确的判断。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核心是资本和财政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这是由资本不断增殖与扩张的本性决定的。这种增殖与扩张的本性历来不受国界、地区的限制。因此,可以说资本跨出国门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只不过到了20世纪90年代,资本与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规模更大,涉及范围更广,“全球性”的特点更加突出。这主要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最高纪录;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速度和规模空前;跨国、跨地区、跨大洲的企业购并和重组的浪潮日渐高涨。但无论是对外直接投资、资金的大规模流动,还是企业的购并,其主导权、控制权无疑都牢牢地掌握在西方国家的手中。它们从中得到的是良好的效益和巨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处境中,它们不仅是国际垄断资本剥削的对象,而且常常成为资本全球化的受害者。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信息技术的掩护,发展中国家大量资金外逃、转移,西方投机资本乘机频频发难,毫无阻拦地冲击本已相当薄弱的金融体系。结果,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下降,金融危机随之而起。震动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即是一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西方国家的“一体化”也在加速进行。跨国直接投资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吸收海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都是全球最大的,但欧盟15国加在一起这两项指标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投资流量最大的经济体。而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跨国直接投资实际上在相对减少。跨国、跨地区以及洲际的企业购并活动也主要是在西方世界进行的,强强联合是当今国际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既无能力去兼并西方的企业,同时绝大部分也似乎不具备与这些企业合并的“资格”。这种状况说明,发展中国家事实上已被抛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边缘地带。正如德国的约阿吉姆·比朔夫所说,全球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经济空间的一种更为紧张的联结,由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这个资本主义中心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了,“因此全球化是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结构变化的一种现象”(同上书,第31页)。 第二,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实际上充当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和先锋。它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到1998年世界上跨国公司有6万家,其下属的国外子公司约有50万家,其产品也占到世界的1/4,其营业额由1997年的70000亿美元增至1998年的110000亿美元。以微软公司为例,其产值相当于世界排名第11位的国家。跨国公司更多地通过直接投资占领国际市场,而不像以往那样通过贸易来实现,这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趋势。因此,近年来跨国公司直接对外投资迅猛增长,1998年达到6440亿美元,1999年预计将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属于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仅仅是它们的投资对象、生产基地(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和产品销售市场。 第三,信息技术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桥梁。美国的戴维·黑尔认为,全球化的进程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展开了。其依据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电动机替代蒸汽机、新的炼钢法的迅速推广以及化学方法的采用为标志的工业技术革命,推动了19世纪末的全球化进程。而20世纪末的这次全球化浪潮,伴随着新的科技革命,是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以微处理机进入亿万办公室和家庭、超级计算机问世、卫星通迅与光导通迅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的,这次科技革命不仅以最为便捷的方式沟通了各国、各地区、各企业、各团体以及个人之间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由于这次新科技革命主要是从美国兴起,日本和西欧各国随后迅速推进,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中心区和三角地带,所以约阿吉姆·比朔夫甚至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全球化=世界中心区域的紧密网络化”(同上书,第28页),但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需要雄厚的科研力量、昂贵的设备器材、巨额资金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不仅难以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脚步,而且被西方国家越拉越远,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也就被进一步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