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帝汶问题的由来 1.葡萄牙四百多年的殖民地。 南洋群岛盛产香料,西方殖民者早已唾涎三尺。葡萄牙虽然是欧洲小国,但在15世纪开始向海外扩张,建立了许多殖民地,成为海上强国。早在16世纪,葡萄牙人已到达南洋群岛东部进行商业贸易。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Timor)。 荷兰人迟于葡萄牙人于1596年才入侵印尼,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职能的“东印度公司”。1613至1618年荷兰人进入帝汶岛西部,与葡萄牙人发生冲突。葡、荷两国殖民者于1859年签订条约,正式瓜分帝汶岛。1893年、1904年葡、荷两国为了殖民利益在帝汶岛又发生军事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占领了整个帝汶岛。 二次大战结束,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独立,1949年荷兰殖民者移交政权, 归还西帝汶给印尼。东帝汶,包括该岛西北部的欧库西和阿陶罗岛仍由葡萄牙管辖。[1] 2.葡放弃东帝汶,1978年准备独立。 1974年4月25日,里斯本发生军事政变,统治40 多年的葡萄牙极右政权被一批中下级军官组成的“武装部队运动”所推翻,开始民主化进程。新上台的葡萄牙政府决定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计划于1978年10月安排东帝汶独立。1975年8月27 日总督及其行政机构从东帝汶首府帝力(DILI)搬到海上的阿陶罗岛。当时,东帝汶出现三个派别:主张独立的左翼党派独立革命阵线;同意在葡萄牙统治下实行自治的民主联盟;赞成与印尼合并的人民民主协会。三个派别发生冲突,爆发内战,1975年11月28日,独立革命阵线宣布东帝汶独立。 3.印尼出兵侵吞东帝汶。 印尼和一些西方国家担心东帝汶内战将导致左派力量的壮大,在美、日、澳等国家的默许下,1975年11月29日印尼外长马列克宣布东帝汶归印尼所有。12月7日,印尼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的第27个省。 印尼出兵侵占东帝汶过程中,由当时的军方情报首脑阿里·穆托波一手策划,国防部长贝尼·穆达尼执行。 二、印尼侵吞东帝汶自食苦果 1.联合国决议和国际社会的反对 联合国对印尼入侵东帝汶作出迅速和强烈的反应。1975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将印尼入侵东帝汶列入大会议程,通过决议,谴责印尼的军事入侵。同年12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84号决议, 敦促印尼立即从东帝汶撤军。从1975年至1982年,联合国大会对东帝汶问题作出8 项决议,确定东帝汶为“非自治领土”,承认葡萄牙对东帝汶拥有行政管辖权。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印尼对东帝汶的军事入侵,葡萄牙政府立即断绝与印尼的外交关系。 2.东帝汶人民的强烈反抗 印尼军队的入侵激起了东帝汶人民的强烈抵抗,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发动了广泛的游击战,利用山地森林茂密的有利条件打击入侵军队。十多年来,共打死印尼军人2万人,打伤数万人。东帝汶人在强大军事镇压和特种部队残酷杀戮下以及随后发生的饥荒中死亡20万人,占人口的1/4。 3.印尼侵吞东帝汶理由站不住脚 苏哈托政权大肆渲染东帝汶是印尼领土一部分,诡称早在国势最强盛的麻喏巴歇王朝(1293—1520年)边疆已达东帝汶。事实上荷兰统治印尼之前东帝汶早已是葡萄牙的殖民地。20年代开始的民族独立运动和独立后的苏加诺政府并没有把东帝汶看成印尼的一部分。东帝汶的毛伯尔族从来没有被视为印尼民族的一部分。东帝汶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不同于印尼的伊斯兰教。因此,从历史、法理、民族和宗教来看,东帝汶从来就不是印尼的一部分。 4.印尼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印尼侵吞东帝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外交上,联合国24年来一系列决议和国际社会的谴责使印尼在道义上陷于孤立;军事上军人死伤数万人,陷入了深深的泥潭不可自拔;经济上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支撑落后的东帝汶,每年国会预算投入东帝汶建设,印尼占90%,地方占10%。印尼传媒形容东帝汶是印尼的一块肿瘤,一个浓包,肉中刺,夹在鞋子里的小石子,浑身感到痛苦。[2] 5.历史的转机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印尼,政治、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总爆发,酿成了1998年5月社会大骚乱,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下台, 哈比比接任总统。在国内外强大压力下,哈比比未与军队协商,就在1999年1 月27日宣布,如果东帝汶拒绝自治方案,印尼最高立法机构议会(MRR )可能讨论东帝汶的独立问题。同年5月5日,印尼与葡萄牙签署里程碑式的协议,同意东帝汶在8月举行全民公决,决定东帝汶的未来。 两天后联合国认可了该协议,为联合国主持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铺平道路。西方和东帝汶独立派赞扬哈比比的勇敢、明智和果断。[3] 三、印尼与美澳的利益冲突 1.东帝汶是个战略要地 东帝汶位于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交汇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理想的潜在军事基地。印尼认为日本不会延长美军在冲绳群岛的租界期,而东帝汶是美军将来理想的军事基地。在地区安全问题上,澳大利亚视印尼为主要威胁,欢迎美国在东帝汶建立军事基地,增加其安全感。[4] 2.印尼处境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