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已基本形成了“一超四强”的格局,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东盟及中国五大力量相互作用。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区域性强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积极、主动地采取了“向东看”的政策,同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东盟国家也非常重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本文拟就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主要举措和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作一简要阐述。 一、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 首先,印度是世界上第四大军事强国,与东盟国家形成军事上的互补性。目前,印度陆、海、空三军总兵力已由独立初期的近30万人增至136万人,居世界第4位,为南亚其他国家兵力总和的2倍以上, 处于绝对优势。其中,陆军120万人,编有5个军区,12个军部,35个师另2 个旅,327个炮团,8个陆军航空兵中队和10个地空导弹大队。装备各型坦克3400辆、步兵战车900辆、装甲输送车157辆、牵引火炮3325门、自行火炮130门、多管火箭炮80门、迫击炮1200门、高射炮2468门、 地空导弹1263部、直升机200余架。海军5.5万人,编成3 个地区司令部及东西两个舰队,装备各型舰艇180余艘,其中航母2艘、潜艇15艘、导弹驱逐舰5艘、护卫舰18艘。空军11.5万人,编有5个地区司令部和空军训练、保养2个专业司令部,辖90个中队。装备各型飞机1400余架,直升机300架。此外,印度还拥有70万人的准军事部队和280万人的后备力量, 形成了以正规军为主体、以准军事部队为从属、以后备力量为潜力的庞大的武装力量。并且,印度还在今年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跨进了核门槛,正逐步努力跻入世界大国之列。 其次,印度和东盟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和自身利益的需要。 东盟1980年曾邀请印度作为对话伙伴国,但当时双方在越南和柬埔寨问题上分歧较大,印度拒绝了邀请。近年来,随着东盟在东南亚地区和国际上影响日益增大,印度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调整了与东盟的外交政策,并谋求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地位;随着印外交政策的调整,东盟也抓紧时机积极谋求与印度发展关系。1992年,东盟在第四次首脑会议上接纳印度为贸易、投资和旅游方面的部分对话伙伴国,此后,双方关系得到改善。1993年3月15日,印度与东盟在贸易、 投资和旅游业三个领域开始对话,双方关系改善进程加快,1994年,双方对话范围扩展到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合作进入了新时期。1995年,东盟决定接纳印度为正式对话伙伴国。因此,印度可以利用东盟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其国际地位,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和干预能力。 再次,东盟国家与印度在经济上有较大的互补性。东盟目前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并已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重要角色。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开放的世界贸易制度,使其扩大了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出口规模。而自1973年以来,美国及西欧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所以东盟国家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以保持其增长势头。扩大亚洲地区经济往来,特别是放宽对日本出口制度的限制,保持了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来在美国及西欧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的情况下,印度逐步开放的经济和其贸易制度的放宽将大大刺激东盟的经济增长。印度有9亿人口,随着印度人民生产力和收入的提高, 对进口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印度现在把开放政策的成功与否看成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在东南亚市场上的竞争力”。清楚地表明,印度要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就要瞄准东盟国家。同时,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反过来刺激世界经济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增长。 第四,印度将为东南亚地区提供贸易和投资机会。东盟认为,印度是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其“着眼于东方的外交政策”目的之一是加强同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关系。1991年拉奥政府执政以来,推行以经济改革和吸引外资为特色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私有化、降低关税和减少出口限制、货币兑换和放宽外国所有权的限制等,这些政策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外国投资者,印度成为世界10大主要新兴市场。作为南亚经济大国和“南亚最大市场”的印度自然成为东盟国家瞄准的目标,大多数东盟国家希望能与印度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外交政策分析家称,东盟谋求与印度建立伙伴关系的原因是认识到印度经济自由化不可逆转,并将为双方贸易和投资提供机会。此外,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各国均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在这场风波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东盟各国对此则深信,加大对印度的交往力度,对东盟自身的发展有利。 第五,东盟的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1967年8月8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外长会议上签署《曼谷宣言》,宣言号召各成员国共同努力,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改善人民的福利状况。从而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正式成立。其成立之初的目的之一是阻止共产主义传播,但目前其性质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1976年,首次东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印尼的巴厘岛举行,并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一致同意在雅加达设立东盟秘书处。1984年,文莱成为东盟第六个成员国。1994年5月,东盟提出用20~25 年的时间建立“东南亚十国共同体”。1995年7月,越南正式加入东盟, 拉开了东南亚政治一体化的序幕。1995年12月,东盟决定加快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在2000年前建立“十国东盟”体制。1997年7月,东盟正式接纳老挝和缅甸为其成员国, 柬埔寨因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未能同批加入,预计1999年7月将加盟。 届时,“东盟”将拥有近5亿人口、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700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整体实力空前加强,在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心理份量进一步加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走向。随着越南加入东盟,东盟与中国拥有了共同边界,随着与中国这种自然与精神缓冲消失,东盟面临着新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