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英国的外交是很有特色的。18世纪的英帝国将“均势”观念有效地加以运用进而主宰了两个世纪的欧洲外交。审时度势的外交传统以强大的实力为依托,为英国带来了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利益,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二战结束后,英国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一个“中等强国”,但即使如此,英国的外交仍独树一帜,在英美关系、欧陆政策以及英联邦政策等许多方面于逐步退缩中争取到了尽可能多的主动。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国际关系新现实中对英国的制约因素明显增加,英国表现主动性和特殊性的机会已经逐步减少。 一、地缘优势逐步下降 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工业化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充当世界霸主,地理因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马汉在他的经典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处于这样的地利,即它既不必在陆上保卫自己,也不会被引诱通过陆地进行领土扩张,那么由于其面向海洋的目的单一性,与一个其边界皆为大陆的国家相比,它就具备了一种优势。在当时的18世纪,作为一个海洋强国,英国就曾经拥有对法国和荷兰的巨大优势(注:马汉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论》,萧伟中译,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当然地理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它确实同海军的强盛、贸易的发展、殖民地的扩张以及对欧陆大国的牵制联系在一起。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尽管英国的实力相对以往大大衰落,但是其地缘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得以保持。二战期间,英国能够坚持下来并成为向德国发起反攻的重要基地,这与英吉利海峡这一天然屏障的存在并非无关,英国由此还成为唯一的自始至终参战的大国。邱吉尔领导下的英国,毫无疑问是“三巨头”之一。战后,在东西方对峙中英国则是西方一个重要的战略枢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西欧的战略纵深。 冷战结束,欧洲乃至世界的地缘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在地缘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减弱,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欧乃至整个西方的战略重心已经东移。 苏东剧变以及东西德统一是这个变化的重要标志,但仅仅是开始。北约1997年批准接纳波、匈、捷入盟,东扩具体的准备工作一直在加紧进行,北约的影响和势力更是进一步向东延伸。1998年初美国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签署了“美国—波罗的海伙伴关系宪章”,随后俄罗斯与拉脱维亚的关系曾一度紧张,重要原因之一就与拉脱维亚亲西疏俄有关。与北约东扩相平行,欧盟扩大的进程也有可能正式启动。1998年5月欧盟特别首脑会议确认11个成员国为欧元创始国, 并正式商讨了欧盟东扩计划,近来又与提出入盟申请的国家多次磋商。1999年欧元的正式启动将使欧盟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实际上,西方在原苏东地区的资本渗透已经先行一步,其规模以及对彼此间的相互影响都不可忽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之所以导致德国等欧洲国家股市的波动,就是由于这个背景的存在,其中德国在俄的投资最多,证券市场波动最为剧烈。长期以来,西欧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有很大的相关性,不论是发生危机还是经济复苏基本上都滞后半年左右的时间。西欧经济可能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东欧经济的震荡也有可能对其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 北约和欧盟的势力越是东移,英国的地缘重要性越是下降,它在美欧之间的尴尬地位也日益明显。在新的形势下,法国的大国意识使其外交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影响力,德国的份量更是明显增强,而波兰、乌克兰等国的战略地位也在逐步上升。1998年2月,德、法、 波在波兰举行了第一次首脑会晤,“魏玛三角”合作进入新阶段。相对于德、法、波、乌等国,英国的重要性已有所下降。 此外,英国过去特殊的地理条件已经不那么重要,岛国的位置在今天已经不再是十分重要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不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的距离都已大大缩短,一些传统的地缘要素如地形地貌的影响趋于减弱,过去一些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枢纽的地位都明显下降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具有远距离投掷能力的尖端武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使得国界不再是防止外部渗透的可靠屏障。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地缘要素如文化、民族、历史传统以及科技水平等的影响却相对上升。在这一点上,英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其他国家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法国和德国都有足够的力量和自信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 从西方战略重心的东移,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布热津斯基为什么将英国排除在欧亚大陆主要的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之外。在布热津斯基看来,英国目前虽然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却不具备担当棋手的资格,因为相对衰落的实力限制了英国对外战略的选择,英国对欧洲联合相对消极的态度也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实际上,这些都是理由,但似乎又都不是理由。由于布热津斯基将视野放在了整个欧洲乃至欧亚大陆,英国的位置只能稍往后排了。 二、从折冲于美欧之间到左右为难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英国的对外政策总是要与欧陆大国拉开距离,甚至采取“孤立主义”政策,超然于大陆国家之上。从实际效果看,英国在以往大多数时期独具特色的外交无疑是比较成功的。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甚至到二战前后,英国在列强中联此制彼、联彼制此,曾经是挥洒自如。 二战后,英国的实力大为削弱,只好借助美国的力量,与西欧国家协调步调对付苏联。即便如此,英国在美欧之间以及在美苏之间仍发挥了独特的平衡作用。在二战期间以及战后以美苏对峙为主要特征的东西方关系中,英国基本上是配合美国的,尽管英美之间也有矛盾,但是从来没有发展到反目的地步,而且在美苏之间起着只有英国才能起到的作用(注:陈乐民主编:《战后英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1页。)。邱吉尔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麦克米伦在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撒切尔在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之间,都在扮演一种平衡角色。英国的平衡作用,任何其他欧洲国家都取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