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的局势渐趋稳定,但真正的和平并未降临。“科索沃解放军”的继续存在成为科索沃未来走势的变数,科索沃阿族心中根深蒂固的“大阿尔巴尼亚”情结更为科索沃的稳定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弄清“大阿尔巴尼亚”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对科索沃问题的认识。 一、“大阿尔巴尼亚”问题的由来 “大阿尔巴尼亚”主义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东南欧,特别是17世纪末欧洲基督教国家反对土耳其的战争具有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一直是奥斯曼精神在欧洲扩张的触角。15世纪土耳其征服古塞尔维亚后,科索沃连同整个巴尔干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7世纪,众多阿族人皈依伊斯兰教,逐渐成为拥有特殊权力的统治阶级,成为土耳其维护自己统治、镇压欧洲土耳其基督教徒反抗的工具。东方危机(1875—1878年)前,阿族是土耳其常规军队和非正规骑兵部队“歪头巾”(该部队是雇佣兵部队)的先锋,对基督教徒的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与巴尔干其他民族相比较,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比较晚。1878年,阿族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阿尔巴尼亚同盟”(也称“普里兹伦同盟”)才在普里兹伦成立。它提出的建立“纯阿族联盟”的主张事实上是“大阿尔巴尼亚”主义的滥觞。最初,“阿尔巴尼亚同盟”在土耳其的支持下极力呼吁在前土耳其帝国框架内解决民族问题,反对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基督教国家的独立运动。 “阿尔巴尼亚同盟”的成立在时间上与解决“东方问题”的柏林会议相一致也并非偶然。俄国为了使“东方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己,企图扶植一个大斯拉夫国家或大保加利亚国家,拟议成立的大保加利亚主要包括塞族人、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居住的地方,但俄国的建议在1878年的圣斯蒂芬条约会议上遭到了其他欧洲大国的坚决反对。土耳其在英国外交的支持下,说服各大国相信阿尔巴尼亚人可以充当对抗斯拉夫人威胁的绝好工具。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阿族一直是西欧大国遏制“泛斯拉夫主义”向东南欧扩张的工具,并被看作该地区欧洲化的关键因素。从这种意义上说,“大阿尔巴尼亚”计划是大国巴尔干政策的一部分,直接对抗占人口大多数的巴尔干地区基督教徒的解放运动,主要是土耳其和其他大国针对俄国同样狂妄的“大斯拉夫计划”或“大保加利亚计划”制定的。与这一计划相适应,柏林会议后,非阿族人口被从阿族所称的他们的土地上赶走。1876—1912年,约15万名东正教塞族被迫离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第一届过渡政府伊斯梅尔·凯梅尔·贝·弗洛拉总统高度赞扬阿族暴力驱逐基督教徒斯拉夫人的行为。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战争中阿族人站到了土耳其一边),1913年召开的伦敦大使级会议划定了新成立的阿尔巴尼亚国的边界。1921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大使会议上,各国承认阿尔巴尼亚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在此之前,1920年的国际联盟已经接纳了阿尔巴尼亚)。尽管巴黎大使会议基本上重复了伦敦会议的决议,确定了有关国家的边界,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同阿尔巴尼亚之间边界的最终划分却是在1926年6月26日的佛罗伦萨国际会议上确定的。 阿尔巴尼亚国包括了阿族所在的最大部分。 在巴尔干地区,由于大规模移民造成的民族混居情况特别严重,要将各民族之间的边界划清是不可能的。许多阿族人在18和19世纪就居住到了“古塞尔维亚”,被划在塞尔维亚王国里;另一方面,在大国意志的作用下,数万名塞族东正教徒和穆斯林以及许多希腊人继续生活在新成立的阿尔巴尼亚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大国在划分边界时,并没有将“大阿尔巴尼亚”宣传的阿族地区划归新成立的阿尔巴尼亚国家,随着土耳其帝国的消失而失去了特权的一些阿族政治领导人不愿意接受巴尔干国家之间的新边界,试图分裂这些新国家特别是塞尔维亚和希腊。他们的活动后来得到了法西斯国家特别是意大利的支持。 二、法西斯主义与“大阿尔巴尼亚”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国家首先是意大利,为达到肢解凡尔赛体系下产生的南斯拉夫国家的目的,对“大阿尔巴尼亚”主义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法西斯直接支持了南斯拉夫阿族恐怖主义组织Kacak的活动,为它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还协调了克罗地亚和保加利亚法西斯分子与南斯拉夫阿族分离主义分子领导人的活动。1939年4月7日,意大利正式占领并兼并阿尔巴尼亚。意大利法西斯领导人康特·恰诺经常说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的民族统一运动是插在南斯拉夫脊梁上的一把尖刀,极力支持科索沃和梅托希亚阿族人的分离活动。1939年,阿族民族统一运动的一个筹备机构在罗埃姆成立。意大利对阿族“科索沃委员会”给予了慷慨的资助,并承诺要加快“大阿尔巴尼亚”计划的实现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大阿尔巴尼亚”计划也开始付诸实施。科索沃的大部分(除波杜耶沃、武契特特恩和科索夫斯卡—米特罗维察外)以及整个梅托希亚被合并到了法西斯统治的“大阿尔巴尼亚”,格尼拉内、乌罗塞维奇的部分地区、巴西安北部、卡查尼克、维蒂纳、锡里尼奇地区被合并到了新成立的“大保加利亚”。马其顿西部部分领土、泰托沃、戈斯蒂瓦尔、基切沃、德巴尔、斯特鲁加和圣·瑙姆也被合并到“大阿尔巴尼亚”。1941年4 月的维也纳协定规定了“大保加利亚”和“大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