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0)05-0097-06 任何理论都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赖以确立的基础,而且也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理论体系就是以这个支点为基础,以这个支点为核心展开的。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了“范式”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关于这个理论支点的见解,概括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交替过程。而当代西方哲学作为继近代西方哲学而兴起的新的理论体系,必然有与古代西方哲学及近代西方哲学全然不同的理论支点,亦即有不同于它们的“范式”。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派别林立,学说繁多,概念体系与理论表述有时大相径庭,它们是否有着一个共同的范式?如果有的话,我们应怎样认识和评价这个范式?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些尝试性的回答。 一、从西方哲学发展史看当代西方哲学范式的提出 不同的哲学家在构筑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时候,会提出不同的范式,而作为一个共同的哲学发展阶段上的理论,必然有着共同的范式。例如,在所谓“二元对立”的哲学发展阶段上,唯物论哲学与唯心论哲学分别以存在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存在为范式,但这两者也有着共同的范式,即以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观为范式。我们透过培根与贝克莱那大相径庭的理论,总会发现他们的理论范式的这一共同性。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说,哲学范式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回答,不同决定的。由于人类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回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因而在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哲学范式也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通常,哲学界把古希腊哲学看作是思维与存在浑然为一不可分离的哲学。且不说在古希腊神话时代,人和宇宙万物浑然为一,从而思维与存在浑然为一,即使在稍后的自然哲学家那里,也还深蕴着这种思维与存在浑然为一的观念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时代是一个不知思维与存在相区分、相对立的前哲学时代。埃琉西斯宗教中人与自然合一的诸神、奥菲斯宗教中那个孕育天地万物之卵,都是这样一种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的浑然为一观的表达,这种表达使它连一句明确地标帜自己关于思维与存在浑然为一的箴言都没有。稍后,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哲学家们才从哲学上指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巴门尼德是较早自觉意识到这一点的哲学家。他提出的思维与存在同一的思想就成为标帜这一哲学的较早的箴言——可以说,是巴门尼德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古老命题。自巴门尼德之后,古代希腊哲学家开始了对思维与存在浑然为一的思想的觉醒和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回答并因而出现了不同的哲学派别与学说。 但是,辩证法的奥秘在这里也显现出来:当哲学家们在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时候,这个思想本身就昭示了哲学家对思维与存在的区分的思考。在明确地以思维与存在的区分为前提讨论哲学问题的哲学家中,柏拉图算是始作俑者。他的理念论把理念看成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纷繁多样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理念的“影子”,而人的思维则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知识就是这种回忆的产物,因而人能够思维那种客观(理念)的本质;伊壁鸠鲁则认为原子构成宇宙万物,而人的心灵和感官的认识活动得到的影象“都是具体对象的形式和性质”(注:《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53页。), 因而人的思维能够认识客观对象(物质)的本质。柏拉图、伊壁鸠鲁等哲学家以思维与存在的区分为前提所讨论的这些哲学问题、所提出的这些哲学观点,以至到中世纪的宗教哲学,也还是在试图探求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显然,这还不是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的学说。 真正把思维与存在作为一个二元对立的难题提出来的,应当是17世纪法国唯理论哲学家笛卡尔。笛卡尔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各具独立本性的问题,从而使哲学史上关于世界本原的二元对立哲学的理论进一步明确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启迪了其后英国与大陆哲学家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论探讨。于是,英国经验论和大陆理性论成为二元对立哲学的典型形态。经验论者重视和强调感觉经验的认识论意义,认为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唯理论者则重视和强调理性与逻辑的认识论意义,认为可以超越人的感觉经验而直接通过理性与逻辑的思考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验论者与唯理论者的理论主张虽然不同,但在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这一基本问题上,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 直到18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家康德才对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思想从哲学上给以自觉的批判。康德哲学的核心部分是三大“批判”。通过三大“批判”,他论证了人类知性思维认识现象界何以可能,对“物自体”的形而上学的追求何以不可能,从而提出了人的先验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界的哲学观点。这就使得康德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先声。康德哲学关于客观的、自然的存在物即物自体是不可认识的,人所能认识的只能是现象界,而对现象界的认识又离不开人的先验的知识形式的思想,为他之后的许多哲学家所吸收、发展,并进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范式——当代西方哲学范式。我们可以说,康德关于人类只能认识现象界即人的感觉经验世界,而不能认识超经验的客观自然界即“物自体”本身的思想,是孕育当代西方哲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