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0)04—0023—05 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追随“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格言时作出了种种努力,其中必然包括对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分析。人们究竟能够知道多少,对于这一问题,怀疑主义的回答是毫不妥协的:极少或没有。在知识的大门口,怀疑论者把守着:人们要想进入城堡,就必须回答他的挑战。怀疑主义因为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获得真理的可能性而声名狼藉,因为它从否定的方面向人类的认识能力提出了挑战,容易引起那些踌躇满志自以为是的独断论者的不快,但他们除了指斥怀疑主义荒谬外,从未真正战胜过它。十八世纪的英国医生塞谬尔约翰逊和二十世纪的新实在论者摩尔等人认为只要踢下一块石头或举一下手,就能驳倒怀疑主义。这是一种学术上的简单和粗暴。古希腊人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怀疑主义的,在国外无论近代、现代乃至当代,都有包括黑格尔在内的知名学者对怀疑主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文献汗牛充栋。在中国西学东渐的进程中,怀疑主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前怀疑主义被斥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而被打入哲学研究的冷宫。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怀疑主义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与国外相比,我们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是不够的。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加入这个行列,而且选择古希腊怀疑主义的论式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之所以选择古希腊怀疑主义,是因为它是近代怀疑主义的渊源,历史上的各种怀疑主义尽管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但就其怀疑精神来说,与古希腊怀疑主义有着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之所以选择古希腊怀疑主义的论式,是因为笔者认为,论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古希腊怀疑主义产生怀疑的理论根据,是怀疑主义精神历程的起点,是古希腊怀疑主义全部理论大厦的基石。 古希腊怀疑主义即皮浪主义的产生是直接针对当时的以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独断论的。独断论者认为人类的理解力能揭示事物的本性,穷尽一切真理。怀疑主义认为,人类的理解力只能把握显明之域的现象,人类的智能无论如何不配作超验的非显明之域的研究。由于怀疑主义的追问,导致了西方认识论的诞生。怀疑主义的积极意义最先被黑格尔注意到,他在《哲学史讲演录。这部著作中对怀疑主义使用了“高级的意识”、“有教养的意识”等赞美之词,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表明他的敬意,“在怀疑论的面前,人们是怀着很大的敬意的。”[1] 一、早期的10个论式 早期的怀疑派对独断论者的反驳使用了10个论式,这些论式是:第一,以动物的差异性为根据的;第二,以人类的区别为根据的;第三,以感觉器官的不同构造为根据的;第四,根据境况的不同条件来界说的;第五,由于位置、距离和地点的不同;第六,由于混杂;第七,由于基质东西在数量上和排列上的不同;第八,依据着相对性的事实;第九,由于事件的常见和罕见;第十,由于风俗习惯、法律和传统的信念和独断的教条的考察。[2]对这些论式进行概括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判断的主体,二是判断的对象,即客体方面,三是关于这两方面的,亦即主客体的联系。前4种是属于以判断的主体为依据的论式,第7、10种论式属于以判断的对象为依据的论式,第5、6、8、9种则属于以主体与对象两者为依据的论式。现在我们来看看早期怀疑主义是怎样运用这些论式对独断论哲学进行剖析和批驳的,由于文章的篇幅所限,不能对它们逐一说明,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这10个论式作概括的考察。 关于主体方面,早期怀疑主义的第一个论式指出,由于动物的出生方式不同,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体质,正是由于这些动物机体差异性的存在,不同的生物对同一对象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象和感觉。怀疑主义在第二个论式中指出了判断的主体——人们的差别。斯多葛派辩解说,人的感官印象要比所谓无理性动物的感官印象优越。对此怀疑主义驳斥说,对于我们自己的感官印象同其他动物的感官印象之间究竟哪个正确的问题,我们自己由于作为一方而处于争议之中,是无法下判断的,所以与其说我们该作一个判断,还不如放弃我们的判断。不管有没有证据,我们都不能认为我们自己的印象就一定比那些无理性的动物优越。可能证据是一种非实体的东西,证据本身可以是显现于我们的,由于对动物显现的东西正是争议中的问题,显现给我们的证据便因为我们也是动物而处于争议之中,企图靠有争议的东西作为手段来确立一个有争议的东西是荒唐的。因此我们不具有这样一种证据,它能使我们认为我们自己的感官印象要比所谓无理性动物的感官印象优越。怀疑主义进一步指出,即使我们同意人比无理性的动物更值得信赖这一观点,我们也能看出就是我们自己的那些信念本身的差别,也能引起悬疑。由于体内体液中占优势成分不同,印度人的身体形状不同于司奇提亚人,他们在外在对象的趋避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印度人喜欢享用某些东西,而希腊人喜欢的是另一些东西。对不同事物的喜爱表明了不同的人从基质对象得到的印象不同。人们肉体是灵魂的一种表现形式。“同一件事情,要是人人都认为智慧,美好,就不会有什么争执吵闹。奇怪的是同样的事情使有些人恐怖,却给另一些人以愉快。”[2](P.28 )由于精神的差异性,人们就会得出相互矛盾的判断,人们无法相信哪一个正确,因此只能悬疑了。在这里,怀疑主义看到了认识主体的不同属性对认识活动的制约作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它却没有看到主体的能动性的一面,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