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汀(J·L·Austin,1911-1960)是20世纪分析哲学普通语言派的一位大师,他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西方学界有巨大影响。但他在传统哲学领域所做的工作则相对受忽视。本文将探讨他对知识概念所做的分析,以阐明其对知识论领域的贡献。 1、奥斯汀和知识分析 近代哲学以知识论为主题。知识论实际上有两个方面:一是解释知识是什么,二是回答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可能。传统知识论主要探讨第二方面问题。现代分析哲学秉承了注重知识的正统。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人工语言学派采取逻辑分析手段理清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探讨知识的基础和证实等问题,实际上是为知识辩护,与知识论中第二方面问题有关。因此长期以来知识的可能性问题或为知识辩护占据了知识论的中心位置,甚或被认为就是知识论的全部领域。 但是,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普通语言派哲学的崛起,知识论中的第一方面问题开始得到重视。哲学家们开始以语言分析为方法重新厘定知识论的概念或术语的意义。自然,对知识论中最基本的术语“知识”一词的界定或分析就成了紧迫之务。在知识分析中,知识概念与信念、真理和辩明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得到揭示。当然,在如何确定“知识”一词的意义这个问题上,哲学家之间存在着方法上的分歧。(注:A·Griffiths(ed),Knowledge and Belief,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7,p1-5.)一些人认为语词的意义就是它所代表的某种对象或事态,认为“知道”(knowing)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的名字,因此知识事件——X知道S是P——就是指X处于同S是P相关联的精神状态。另一些人则通过分析“X知道S是P”这个表达式的成真条件来确定知识究竟是什么,由此有人把知识归结为完全得到辩明的真实信念。(注:K·Lehrer,Knowled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Part One.)前种方法坚持要找出语词的对象,有使意义实体化的倾向;后种方法在分析充分必要条件过程中碰到许多反例,因而也困难重重。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是把“知道”看作是描述词,把知识事件看作是对知识者精神状态的描述。 与上述的两种方法不同,奥斯汀在其于1946年发表的《他人的心》长文中,广泛探讨了对知识的种种质疑或挑战,最终认为“我知道”不是纯描述性短语,不仅仅用于对知识者的主观状态的描述,而更主要地是施事短语,用于表达知识者“我”的根据或保证。他把知识事件归结为知识者“我”在过去经验和当下观察的基础上对被知者“S是P”所发布的权威性断定或保证。因而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者的特殊的精神状态的产物,它还是知识者所采取的有冒险性的行为的结果。(注:Austin:'Other Minds',In His Philosophical Papers,Thir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p76-116。)(后面引述该文时只随文注出页码)奥斯汀对知识的解释新颖且独特,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许,但也因其表述上的不明确而招致不少误解和批评。本文希望通过下面的论述使奥斯汀的知识概念得以逐步明确起来,并试图对它的意义作些阐发。 2、“知道”与“相信”在语言中起作用方式的差异 在《他人的心》一文中,奥斯汀由“你怎样知道?”这一质问引出对“知道”和“相信”二词的比较。他认为,对于“花园里有一只金翅雀”这样一个断言,我们可以知道它,也可以仅仅是相信它。当我们说知道它时,我们就必须面对“你怎样知道?”这种挑战,必须说明知道的根据。而当我们仅仅说相信它时,我们所面对的责难是“你为什么相信?”,你必须说明相信的理由。(第78页) 由这两种质疑方式的差异奥斯汀发现知道与相信、意见等主观精神状态不同。首先,我们似乎从不问“你为什么知道?”或“你怎样相信?”。其次,“你怎样知道?”暗示你也许根本不知道,而“你为什么相信?”暗示也许你不应该相信。除非在非常的语境下,一般不存在你不应该知道或你并不相信这样的暗示。(第78页脚注1)再次,如果质问者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不满意,他会以两种极为不同的方式继续作反驳。一种情形是:“那么,你并不知道任何这样的事情,”或“你并未证实它,实际上你根本不知道”;另一种情形是:“那是很蹩脚的证据,你不应该仅仅根据它就相信。”(第78页) 奥斯汀认为,由这种差别显见,信念的“存在”并不被怀疑,而知识的“存在”却受到怀疑。如果说“我相信”以及与之相似的“我认为”、“我设想”、“我肯定”、“我相信”等是对主观的精神或认知的状态或态度的描述,那么“我知道”就不是那样,或到少不仅仅是那样,它在谈话中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第79页)也许“知道”不代表或至少不仅仅代表主观的认知行为,而是另有其它用途,因而知识主张与描述主观状态的信念断言不同。奥斯汀认识到二者的差异,但他并未否认它们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未否认知识主张同时也是对知识者的一种描述。他以“或至少不仅仅是”一语含糊带过,可见他对此颇费踌躇。 3、知识可能性的条件之一:过去的经验和现时的观察机会 奥斯汀在区分知识与信念之后,并未接着回答知识主张究竟是什么,而是搁下这个问题,迂回先考究对“你怎样知道?”的种种可能的回答。他举例说,对“你怎样知道在花园地里头有一只麻鹅?”有多种可能的回答。(第79页)我可能回答“我是在沼泽地中长大的,”以此表示我熟悉麻鹅,有能力知道。或声称有运用这种能力的有利现时条件:“我听到它”。或求助于权威:“花园管理人告诉我。”或提到通常识别麻雀的依据:“由(by)它洪亮的声音。”或说出我识别它的根据:“根据(from)它洪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