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自1858年拿破仑侵占埃及后,进入近代史阶段。那时以武力进行的反抗西方殖民者、维护民族独立与尊严的斗争在当代则以思想、文化领域的评译西方文化,挖掘传统精华,谋求阿拉伯民族及伊斯兰教的复兴为宗旨的社会思潮形式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延续和展开。 笔者曾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埃及开罗大学和科威特学习与工作,深深感受到作为阿拉伯世界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埃及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充满了浓厚的交流与讨论的气氛。在现当代,埃及产生了一批阿拉伯文化启蒙思想家、宗教改革家和哲学家,如拉法尔·塔赫塔威、穆罕默德·阿布杜、宰基·纳吉布·迈哈茂德……而科威特在科伊战争中领土失而复得,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救助的对象,因此战后西化与亲美倾向日重,同时国内伊斯兰教界内部关于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的争论也异常激烈,成为思想较为活跃的阿拉伯国家。无论是在早期文化启蒙运动中,还是在今天社会与学术问题的讨论里,埃及与科威特都是走在前列、极富时代性的国家。由此扩展至整个北非、马革里布地区及西亚各国,纵观其思想流派、社会思潮运动,可以总结出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当代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主要流派;二、当代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与西方哲学;三、当代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的反思与发展。三者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当今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哲学思想与文化的特点和趋势。 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 在第一部分中,笔者试图澄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一概念,因为这一思潮及其运动一直由18世纪中叶延续至今,是伊斯兰宗教复古倾向的集中代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是指主张复兴伊斯兰教,使其回到最初的原始教义,履行先知穆罕默德的遗训,恢复《古兰经》、圣训的真实精神的宗教神学思潮。其思想渊源可溯至公元9世纪(伊历3世纪)的伊斯兰教法学派罕百里学派,在今天,其影响遍及整个世界的伊斯兰教国家和广大的穆斯林地区。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宗教政治现象和社会改革运动,正如法国学者米歇尔·卡蒙所说:“我们不得将产生于某种社会环境及特定条件下的宗教政治现象与发生于一千多年前的具悠久渊源的文化遗产相混淆。”被西方传谋“炒”得灼热的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m)一词在阿拉伯人那里,被冷静地赋与“政治伊斯兰”(常十分醒目地出现在阿拉伯文报纸及刊物上)这样的称谓,这是对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更客观更贴近现实的认识。澄清概念并明确其内涵是讨论问题的第一步,伊斯兰教史上的原教旨主义在近代瓦哈比教派及其运动中(最后以建立沙特王国而告终),曾是伊斯兰复古浪潮的起点,但这一名词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用来指称那些符合伊斯兰教行为规范以及宗教机构的学者权威们的言论的宗教活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主义(塞莱非耶),绝不是西方传媒所误导的“政治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的代名词,后者带有明显的宗教与种族歧视。阿拉伯文的“原教旨”(乌苏里)一词为溯本求源、崇尚伊斯兰的原初教义,与当今谈虎色变的极端、暴力、恐怖的含义相去甚远,无法为广大穆斯林接受。而“政治伊斯兰”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一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宗教政治现象,消除人们因一些政治事件而对伊斯兰教及其信徒所产生的误解,正面称谓发生在当代穆斯林社会里的政治思潮及运动。 当代伊斯兰原教旨思潮及其运动发生于一些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激化、受西方思想渗透的伊斯兰国家。面对时代的挑战,宗教人士求助于伊斯兰,政界人物利用伊斯兰,而广大百姓则呼应伊斯兰,于是出现了一场沸沸扬扬的世界性宗教及政治运动。当代伊斯兰原教旨运动,首先发生在1979年的伊朗。伊玛目霍梅尼回到伊朗,宣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以伊斯兰信仰为基础,全面执行伊斯兰教法。由此也产生了区分传统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政治伊斯兰的标准:人们将代表原教旨立场与代表政治伊斯兰立场的分界定于是反对现政权的,带有明显政治目的的,还是只限于伊斯兰权威人士的活动。原教旨主义者尊重政府当局,其讨论的内容只在社会伦理规范领域,它致力于消除伊斯兰礼拜中的迷信及伪信行为,并进行伊斯兰教义的学术研究,不涉足政坛。法国学者法朗索·艾布·利哲明智地提醒人们:“我们不应忽视这一点:即任何一场伊斯兰运动的基础绝不只局限于《古兰经》的经文及其智慧的集册,该运动的主体是由人构成的。了解那些数以百万的伊斯兰教徒要比搞懂《古兰经》的条文困难得多。”(〔法〕法朗索·艾布·利哲著:《政治伊斯兰——南部的呼声》,开罗,第三世界出版社1992年阿文版)从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国家的近代史来看,我们应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演化过程、发展趋势分清彼此界线,研究其缘起与演变。政治伊斯兰运动发生于阿拉伯穆斯林人民反对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社会背景之下,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及民族运动的失败使伊斯兰运动得到发展,成为取而代之的宗教政治现象,开始由清真寺内的宗教宣教进入到政治生活中的选举,并且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如东部的伊朗、阿富汗,西部马格里布的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各国都有着独特的表现。与政治伊斯兰相关的“暴力”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在阿拉伯国家缺乏真正的民主,使“对话”成为不可能,而现政权的镇压导致了更强烈的反镇压的暴力事件;二、社会风气的腐化及经济的停滞不前,导致民众怨声载道以至采取极端行为。阿拉伯国家在向社会主义转化以及施行经济开放和自由市场政策的过程中,均未使其摆脱困境,反而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复杂的社会现实,造就了当代伊斯兰的鲜明个性——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与本国政府的世俗化,它超越了宗教信条所能起到的作用。 如果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理论的建立采取的是一种内省自足的思维方式,方法是向古老的宗教创意、教典经文中索取理论支柱,构筑理论框架,以此感召民众,指导穆斯林投身改变现状、实现理想的战斗中,是一种以史鉴今、立足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来争取民族兴盛的进步运动,那么,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的伊斯兰现代主义则是在特殊历史状态下,后者——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的形成则是采取外向的、吸纳异族文化经验,面对现实,把眼光扩展到这个时代、整个世界,从中提取有利于本民族复兴发达的素材。两者的方法截然不同,一个回溯古老历史,一个探寻现实世界;一个试图将伊斯兰净化成一尊纯粹的古井,一个企图变革伊斯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它们虽然在方式方法上大相径庭,但目标是一个:振兴伊斯兰教,强盛国家及民族。